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彩虹故乡-- 民俗文化-- 正文
土族的服饰
发布时间:2024-03-05 16:57:03        文章来源:        浏览:

互助地区土族服饰有“伏兰诺日”服饰、“哈拉齐”服饰和“特哇尔托洛盖”服饰。服饰男女有别,有老年装、中青年装和少年装之分,有夏装也有冬装。

“伏兰诺日”服饰指的是五十、红崖子沟、松多等乡(镇)土族所着的服饰。

“哈拉齐”服饰指的是丹麻、东沟、东山、威远镇、台子等乡(镇)土族所着的服饰。

“特哇尔托洛盖”服饰指的是五十、丹麻、东沟、东和、林川等乡(镇)靠近青石岭的地方以及威远镇、台子个别土族村庄的土族所着的服饰。

以上三种服饰的男装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妇女的发式、帽子、衣服的式样和花袖上,各自呈现不同的特点。

“伏兰诺日”妇女的发式是编两条辫子,放黑头绳,在发根处留约5寸长的散头发后与头绳混编,辫梢合二为一,头绳下端系红穗子或红绿布条;帽子为黑、白色羔皮帽、白色镶边毡帽、狐皮帽和女式礼帽;衣服为小领、斜襟、开衩式袍服,较宽大。衣领为多层叠式衣领,周边镶以水獭皮,披在肩部,具有层次的美感和色彩的美感;花袖由红、黄、绿、橘黄、粉红、蓝6种颜色组成。

TIM截图20171206205219.jpg

“哈拉齐”妇女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有一种比较独特的发式,叫做“忽拉散”发式,梳这种发式首先缝制一个叫做“诺呼多”的头套,头套鬓间缝制宽1厘米、长约4厘米的红色耳坠扣,坠扣下部缠上五色线,扣眼中戴大银耳坠;头发一分为二,在两耳边稍拧紧上卷,表面梳平,下部与嘴角齐,发梢多余部分在头顶挽成一个叫做“赞佐尔”的发髻并用“诺呼多”头绳扎紧。这种发式是以前土族妇女佩戴“纽达尔”的发式。80年代中后期,这种发式逐渐被双辫发式所取代,双辫发式与“伏兰诺日”相同。帽子大部分为织锦边黑毡帽或插花礼帽;衣服款式与“伏兰诺日”相同,只是稍窄一些,显得紧凑合身;衣服花袖由红、绿、黑、黄、白五种颜色组成,显得鲜艳整洁,美观大方。

“特哇尔托洛盖”服饰的特点是妇女把头发一分为二梳成若干细小辫(最多可达108根)装入叫做“希加适布”的辫套内垂于胸前或压在前腰带下;脑后梳根稍粗一点的发辫垂于背后,发根部缀一圆形白螺片,将成串的白珠子(中间点缀一些红绿珠子)挂在白螺片上垂于胸前或挂在衣领纽扣上。女长袍小领、斜襟、不开衩,袖口及下摆用约4寸宽的红布镶边,不放花袖。细小辫、白珠子、辫套和红镶边是“特哇尔托洛盖”服饰最大的特点。

土族妇女的发式为两条辫子,她们还穿镶有半寸宽白边的红色褶裙,裤子膝下部分套一节土语叫“帖弯”的黑色裤筒,贴弯上沿为1寸宽的叫“哈济尔嘎”的白边,下沿为半寸宽的蓝边。土族姑娘的发式为两鬓各梳一条小辫子,中间梳一条大辫子,三条辫子合辫在后面或者只梳一根粗辫子,用红头绳扎紧,发辫根部系一个或几个白海螺圆片。头戴花边头巾,穿白汗褡,套坎肩,勒腰带,裤子膝下部分套红色的帖弯。发式和帖弯颜色的不同,是区别已婚妇女和姑娘的标志。

土族除了穿戴常服以外,还有“纽达尔”、“登洛尔 达乎”、“达博”腰带和“斯古尔玛”腰鞋等华贵服饰。

“纽达尔”是土族古老的头饰。在互助地区有 “什格纽达尔”、“托欢纽达尔”、“纳仁纽达尔”、“加斯纽达尔”、 “雪古郎纽达尔”等,各地佩戴不一。

“登洛尔 达乎”是土族妇女更古老的一种服饰。“登洛尔”是一种翘尖式护肩。“达乎”是一种无袖、前后左右开衩、长过膝盖的长坎肩,坎肩边缘饰以锦缎、花边等边饰,用料可究,富丽华贵。现在“登洛尔”、 “达乎”还在一些舞台表演中有所表现。

“达博”腰带的绣制工艺精美,程序较多。绣制工艺主要是盘绣和刺绣。绣制前先用浆糊把几层布裱好并缝上底料布然后精心绣制具有土族特色的各种图案,图案色彩斑斓、美观大方。

“斯古尔玛”腰鞋在鞋面上用五色丝线绣满彩虹一样的图案,鞋尖饰以五色丝线穗子。鞋腰用黑色布料缝制,放白布里子,把里子翻过来在上沿放半寸宽的白色边子,并放上鞋腰带子。

土族的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青壮年男子在腰带背部别着花烟袋,前部带着土语叫做“克迭”的火镰;他们还系两头绣花的长裤带和花围肚,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腿带,穿花云子鞋。中青年妇女的耳坠主要是银质耳坠和串珠耳坠。银质耳坠有大耳坠、小耳坠之分,另外还有一种叫做“阔勒岱 苏嘎”的大耳环耳坠,大耳环下串一大的红珠子,珠子上下放银质对口,用三串或五串珠子串连起来,珠串吊在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