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彩虹故乡-- 民俗文化-- 正文
土族简介
发布时间:2024-03-05 16:58:31        文章来源:        浏览:

土族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勒 孔”,意为蒙古人,当他们只有与蒙古族相遇时就自称为“其汗蒙古勒”,意为白蒙古,称蒙古族为“哈喇蒙古勒”,意为黑蒙古,这种自称反映了土族与蒙古族的密切关系。汉族、回族称土族为“土人”、“土民”,藏族称土族为“霍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经过民族识别定族名为“土族”。

土族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青海、甘肃两省。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当时全国土族24.12万人,其中青海省19.95万人,主要居住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同仁县,以及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宁市;有4万余人居住在甘肃省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卓尼县等地。互助县是全国土族居住最集中、人口最多的县份。

土族族源尚无定论,自20世纪30年代起,国内外热心于土族族源研究的专家、学者对土族族源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观点。截止目前基本趋于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古代鲜卑慕容部吐谷浑人于公元4世纪初至7世纪中叶在青海一带建立的吐谷浑汗国被吐蕃所灭后,其国人之大部分被吐蕃同化吸收,一部分随其王室东迁归唐,还有一部分在祁连山东段南麓一带繁衍生息下来,到蒙元时期蒙古人进入该地区,与这部分人通婚繁衍并吸收汉、藏等民族成份而形成为土族。另一种观点认为土族是以蒙元时期入居河湟地区的蒙古人为主,吸收汉、藏民族成份及其文化因素而再生的一个民族,因而他们自然而然地自称为“蒙古勒”。综合上述观点,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土族是以鲜卑慕容部吐谷浑人为源,以不同历史时期融入的蒙古人为重要补充,并吸收汉、藏等民族成份及其文化因素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土族在互助县主要居住在威远、东沟、东山、丹麻、五十、松多、台子、红崖子沟、加定、东和、五峰、林川等乡(镇),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土族人民也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越来越多地加入到经商、务工的行列,遍布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