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彩虹故乡-- 文化活动-- 正文
互助县传统村落焕发新时代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4-03-27 09:00:30        文章来源:        浏览:

近年来,互助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精神,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相关部署要求,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工作为契机,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传统村落整体格局、建筑风貌均得到了有效保护,真正让土乡大地的传统村落留住“形”、守住“魂”,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焕发出新时代新活力。目前,全县已有11个村落被先后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已全部挂牌。

——聚焦机制保障,凝聚保护利用合力。成立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委员会,统筹指导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调研指导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相关工作,压实各方责任,落实重点任务,住建、发改、财政、文体旅游、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经常性深入到五十、丹麻、东沟、林川等乡镇实地踏勘、现场指导,统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示范带动、分管领导跟踪推进、部门乡镇齐抓共管”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格局。

——聚焦项目建设,筑牢保护利用基础。紧密结合“净美互助”行动,积极推进省级传统村落规划编制工作与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多渠道整合资金6000余万元,重点实施了传统民居和公共传统建筑修缮、乡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特别是,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制定落实了差异化技术方案和措施,对县内相关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保护性修缮。2023年,互助县五十镇土观村被评为青海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聚焦非遗传承,丰富保护利用内涵。扎实开展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有序推进博物馆、非遗传习所等基础建设,精心打造了一批以土族盘绣为代表的非遗品牌和文化产业,大力营造了传习民俗文化、传承民间技艺、传唱民间歌谣的浓厚氛围,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从护“形”到赋“魂”的高质量转变。目前,全县有文物保护点305处,非遗项目73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处,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及工坊5个、县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及工坊34个,文化企业、产业户达532家,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传承与利用。2023年,互助县入选国家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聚焦融合发展,实现保护利用价值。紧扣打造“彩虹故乡”名片、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加快推动文农旅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地创建了“老家东山”“福地东沟”“秘境松多”等19个“一乡一品”特色乡村文旅品牌,小庄民俗村、纳顿庄园、油嘴湾、北山等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在修复保护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民宿、餐饮经济,文农旅融合产业呈现出综合实力逐步增强、业态体系不断完善、品牌效应持续扩大、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县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丹麻、五十、东沟等乡镇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编校:石成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