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助县按照打造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的定位,以“双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为引领,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牧业,保持了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发展态势。
——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等方式,积极培育家庭农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9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46家、市级示范社79家、县级示范社205家;培育家庭农牧场450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家庭农牧场35家;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
——广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积极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海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聘请院士2名、专家15名,建成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为新技术研发、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成功引进和培育杂交油菜、小麦、马铃薯、蚕豆等农作物新品种30余个,长白葱、娃娃菜、辣椒等蔬菜新品种20余个,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5万亩、机械深松技术12万亩、全膜覆盖栽培技术27万亩、配方施肥技术43万亩,各类作物良种化率达95%,马铃薯脱毒化率达90%,油菜杂交化率达98%。扎实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建立示范面积40万亩,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精心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化发展战略,注重农畜产品品牌建设,主打“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截至目前,全县注册农畜产品商标91个,认证无公害农畜产品2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9个、绿色食品9个,“两品一标”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的60%,标准入户率达80%,互助马铃薯、油菜籽、长白葱、中藏药材、八眉猪、葱花土鸡等特色农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不断提高,中藏药材产业发展壮大,“互助当归”“互助黄芪”“互助大黄”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土族故土园5A级旅游景区为引领,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先后打造了集休闲、观光、娱乐、采摘、体验、示范为一体的东和麻吉油嘴湾花海、威远镇卓扎滩原生态景区、西山牙合青海最美梯田、班家湾鲁冰花海等13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地,其中国家级示范点1个、省级示范点7个。2019年,带动农户1230户8120人、农畜产品销售额1250万元。互助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
(编校:孙林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