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互助县坚持把稳就业作为落实“六稳”的重要措施之一,瞄准群众就业增收目标,主动作为,摸清实情,开展“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送,努力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更多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城镇新增就业792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3.3%以内,城乡实现转移就业7.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1亿元。
——精准掌握务工返乡调查。积极安排部署,实行24小时值班制,通过以往登记在册外出务工人员底数以及各乡镇动态数据统计,对全县省外务工人员(包括从事拉面经济人员),分行业、返乡时间、乘坐交通工具、随行人员等信息进行全面统计,实行一日一报,全面掌握返乡务工人员动态,及时对接相应服务措施。截至目前,共计排查我县返乡务工人员7504人,拉面从业人员823人。
——精准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积极应对疫情对全县就业工作带来的影响,帮助省内外企业疫情期间正常复工复产,制定下发了《互助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确保拉面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工作方案》《关于支持受疫情影响贫困劳动力就业及发展到户产业报收入的政策措施》,通过乡镇、村社微信群、“互助就业”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了宣传,目前48家拉面店已完成申报,县财政拨付50万元用于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交通补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继续开展“家政服务”劳务品牌建设,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实现就业。同时,积极在全县范围内开发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发公益性岗位2610个。
——精准实施线上线下招聘。全面搜集省内外企业招工信息,开展线上招聘3次,涉及招聘企业179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682条,涉及岗位11310个。开展线下招聘2次,通过招聘活动,向黄河水电物资管理有限公司输送库管员20名。加强与本县企业的岗位联系,积极与青海通天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对接,鼓励企业就近就地吸纳我县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目前,转移输出贫困劳动力1562人次,其中省外271人次、省内跨区545人次、就近就地746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16万元。
——精准开展多方就业对接。为进一步拓宽全县群众务工门路,提高务工群众收入,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积极与无锡用工企业进行用工岗位对接,共收集到用工岗位1000余个,并通过“互助就业”微信公众平台、乡镇、村社微信群等网络媒介进行了推介发布,目前共计向无锡企业输送务工人员6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6人。
——精准实施就业培训服务。从5月中旬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送政策、送岗位、送补贴、送培训”稳就业“四送”专项行动,期间共发放《就业扶贫手册》等宣传资料2万余份,为全县求职群众送去岗位1200余个,为191名创业人员推荐发放创业贷款2792万元,兑现各类补贴81万元。对易地扶贫搬迁村16-60周岁劳动力开展了培训、就业意愿调查,并及时将有培训意愿的劳动力纳入今年培训范围,目前已开班培训18期780人,转移易地扶贫搬迁村劳动力1348人次。
(编校:李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