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互助县立足高原特色农业优势,紧紧围绕“县域外贸企业服务、农特产品外贸出口渠道拓展”等核心工作任务,以“政策赋能、通关指导、链式培育”为抓手,全力推动外贸经济实现了“规模跃升、结构优化、动能多元”,外贸经济活力与竞争力显著提升。2025年1-7月,全县外贸进出口额达5686万元,同比增长794.7%。
——多元培育筑基础,强化外贸发展支撑。着眼外贸体量扩大、结构优化、动能培育,持续夯实外贸发展根基。一是壮大市场主体规模。通过落实利好政策、建强企业梯队等方式,新培育外向型企业13家,预计年底可实现“十四五”外贸企业增长预期目标;支持广大、威斯顿、互丰等企业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冷凉蔬菜出口量逐步增加,单从青海广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来看,2025年预计出口量将达2000吨;二是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立足县域资源,巩固青稞酒、药材等传统产品出口,重点培育高原冷凉蔬菜、“青杂系列”油菜杂交种等多种品类,推动马铃薯淀粉、青绣等产业蓄势待发,目前23家外向型企业已覆盖农业、工业、商贸流通业等多个领域;三是培育特色外贸亮点,以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为契机,通过电子商务推广、开展苏青协作等多种方式,持续推动外贸业务多元化,“供港蔬菜”国际市场“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哈萨克斯坦亚麻籽进口、“青海贝母”出海发往中国台湾、“青杂系列”油菜杂交种自主出口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全链服务破瓶颈,畅通外贸发展渠道。创新服务机制,整合多方资源,为外贸企业提供全流程保障。一是精准开展专项服务,由分管副县长牵头,商务、海关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建立“日调度、周会商”机制,累计解决企业设备归类、物流清关等问题28项,推动威思顿进口大型智能化设备,进口额首次实现破万;同时,积极组建“高原蔬菜外贸服务工作组”,构建“三专”(专班运作、专责跟进、专人受理)服务体系,实现23家潜力企业走访全覆盖;二是强化培训提升能力,举办高原冷凉蔬菜直供港澳业务培训班,采取“专题讲座+研讨+实地观摩”形式,围绕备案管理、监管要求等五个维度开展培训,有效提升了企业标准化生产能力和国际规则适应能力,目前全县蔬菜出口备案基地面积达1.6万亩;三是完善政策打通堵点,点对点解读外经贸专项资金政策,帮助18家企业办理出口备案IC卡,为后续规模化出口奠定资质基础;联合海关开通全天候绿色查验通道,保障高原冷凉蔬菜48小时直达粤港澳,提升配送效率。
——政策攻坚提效能,增强外贸竞争力度。坚持财政支持、东西协作、市场拓展三维发力,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一是加大财政精准扶持。指导企业申报各类专项资金415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运输、仓储等成本压力;二是深化东西部协作。积极谋划争取协作资金452万元,实施“2025年互助县农产品销售体系建设”项目,有力促进了农特产业和仓储物流销售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带动就业超20万人次,发放劳务工资超2000万元;三是拓展多元市场。先后组织绿鲜佳等5家企业赴大湾区开展经贸交流、参加北京青海好物推介等活动3场次,签约金额5638万元,推动互丰集团“青杂系列”油菜杂交种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创青海杂交油菜种子出口先河。
下一步,互助将继续围绕“规模跃升、结构优化、动能多元”工作主线,坚持“抓进口推动产业升级与抓出海扩大竞争优势”并举,全力推动外贸企业稳运营、拓市场、防风险、谋发展,构建更富韧性、更具活力的开放型外贸经济新体系。
编校:安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