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要闻-- 互助新闻-- 正文
互助县锚定“家政兴农”战略,打造青藏高原劳务品牌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08-22 17:02:55        文章来源:        浏览:

近年来,互助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省委吴晓军书记“培育一批地域特色劳务品牌,吸纳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好就业、就好业’点亮万家灯火”的工作要求,立足青藏高原东麓区位优势与劳动力资源禀赋,以“互助家政”劳务品牌培育为核心抓手,充分发挥家政服务业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多元价值,探索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家政兴农”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截至目前,全县“互助家政”相关企业及个体户达380余家,涵盖25个服务品类,直接或间接带动1.6万余人就业,2024年实现劳务收入5.6亿元,成功打造青藏高原特色劳务品牌高质量发展样板。

——高位谋划强引领,构建“富农家政”发展体系。互助县始终将家政服务产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核心产业来抓,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品牌培育与产业发展。强化顶层设计。精准出台《打造“互助家政”名片、建设劳务经济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成立由县级领导牵头的“互助家政”劳务品牌培育领导小组,聚焦团队培养、标准建设、市场拓展等关键领域实施“六大工程”,细化22项具体落实举措,为家政产业发展提供清晰路径指引。优化政策支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落实培训补贴、减免税费等政策组合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重点城市布局“互助家政”服务站,搭建精准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全县家政产业规模三年内实现翻倍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数字赋能升级。建成“互助家政”智能数字平台,整合供需对接、技能培训、服务评价等功能,实现“一站式”线上服务;依托平台举办线上招聘会、月嫂选拔赛等活动,今年以来已带动1.3万人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占比28%,平台处理家政服务订单9870单,实现收入329.2万元,让家政服务成为稳就业的“压舱石”。党建引领聚合力。在全省率先成立家政服务行业综合党委,整合86家会员单位资源,有效破解行业“小散乱”难题;创新“双培养”机制,将126名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89名党员培育为企业管理层或行业领军人才,在培训班、服务一线设立“党员先锋岗”46个,以“亮身份、践承诺”推动服务质量提升30%以上,为家政产业发展筑牢红色根基。

——提质赋能育人才,擦亮“惠农家政”服务底色。互助县坚持以技能培训为核心,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培育体系,推动家政服务从“低端劳务”向“技能服务”转型,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搭建专业培育平台。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投资500万元建成现代家政实训基地;注册成立全省唯一非营利性家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联合青海师范大学、青海高等职业学院等院校及本地龙头企业,组建“青海省现代家政产教融合共同体”,实现教育资源、企业资源与市场需求深度对接。创新培训教学模式。采用“产教融合+双师教学”模式,邀请高校专家、行业能手共同授课,制定覆盖12个工种的服务标准,构建“理论+实操+考核”全链条培训体系;针对农村劳动力特点,开展定制化培训,课程内容从基础保洁延伸至母婴护理、养老照护等专业领域,确保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构建就业服务闭环。建立“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培训合格人员优先推荐就业,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培训后无岗位”的后顾之忧。近三年,全县累计培训输出家政人员4.1万人次,持证上岗率达92%,人均年收入显著增长,推动家政服务成功切入“养老托育”等高端市场,实现从业者从“卖苦力”到“拼技能”的转变。

——开拓创新扩市场,延伸“助农家政”发展链条。互助县以品牌建设为引领,通过模式创新、渠道拓展,推动“互助家政”从单一服务向多元业态延伸,提升品牌覆盖面与市场影响力。探索“家政+电商”融合模式。推动家政人员化身“农特产品推销员”,将互助青稞酒、菜籽油、洋芋粉条等30余种特色产品推向全国;在省内布局45个家政农副产品提货点,实现“家政服务+就业推荐+带货销售”多元功能集成。今年以来,通过提货点销售农特产品10320单,实现收入331.7万元,构建“就业增收+农产品上行”双促共进格局。深化政企劳务合作。推动全县19个乡镇(街道)与家政企业签订劳务用工协议,建立稳定的劳动力输出渠道,年输出家政人员超3000人,从业者人均年收入达3.5万元以上,其中女性占比超90%,有效盘活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以易地搬迁村东山乡联大村为例,2024年全村外出务工405人中,104人通过家政服务实现就业,脱贫劳动力占比52%,切实保障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打造子品牌矩阵。培育“阿柴家”护工等特色子品牌,凭借专业服务在省中医院、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赢得口碑,成为患者首选服务团队;目前护工团队已进驻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省康复医院等10家医院开展“无陪护”试点,服务满意度达98%。如今,全省70%以上的家政服务员来自互助县,90%的客户优先选择“互助家政”相关服务,品牌美誉度与市场占有率持续领跑。

——典型引路促协同,夯实“同心家政”社会根基。互助县立足家政服务“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特点,推动家政产业与基层治理、民族团结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家政服务+社区”融合机制,家政人员在入户服务时同步收集居民需求、反馈社区问题,积极参与孤寡老人关爱、困难家庭帮扶等志愿服务,开展文明宣传、邻里互助引导,成为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家政企业通过组织社区技能培训、公益服务活动,培育居民自治意识,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保障从业者权益。建立跨部门纠纷联调机制,推广标准化服务合同,及时化解服务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家政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为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家政产业发展全过程,全县家政从业人员中少数民族占比达28%,各民族从业者在技能学习、就业增收中交流交往交融,成为民族团结的鲜活样本。“互助家政”模式先后获央视新闻、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成功入选全国总工会家政提质扩容试点,为全国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家政兴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编校:张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