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助县立足高原独特自然禀赋和气候优势,以“生态、优质、特色”为发展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引导推动作用,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完善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培育经营主体等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高原冷凉蔬菜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为县域经济增收和农户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规划布局,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互助县始终秉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片开发、集约经营”的原则,将政府规划引导职能贯穿于产业发展全过程。针对冷凉气候特点,变“短板”为“优势”,科学制定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构建起“南门峡万亩乡镇+3个千亩基地+45个百亩基地”的规模化种植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高原露地蔬菜基地48个、设施农业基地10个(温棚总数达2901栋),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333.33公顷,为冷凉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筑牢根基。
——聚焦高端市场,构建全链条产销体系。为打破传统“零散种植、卖菜看天”的发展困境,互助县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等高端市场需求,牵头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产业体系。一方面,通过订单销售模式,将冷凉蔬菜发往北上广、粤港澳大湾区、湖北、湖南等地,累计销量超7万余吨,持续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另一方面,积极协调西宁海关开通蔬菜通关“绿色通道”,将备案审批时间缩短至2小时,实现鲜活蔬菜采摘到通关“零延时”,同时深化与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合作,开通冷链航空专线,确保蔬菜48小时内直达粤港澳市民餐桌,有效保障蔬菜新鲜度,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县蔬菜种植涵盖5大类50余个品种,已上市各类蔬菜9万余吨。
——强化品牌赋能,提升产品市场认可度。互助县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将绿色有机认证和特色品牌培育作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抓手,积极引导经营主体开展绿色有机蔬菜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截至目前,全县已认定绿色蔬菜生产基地102.67公顷,认证富硒有机大蒜38.67公顷、苦苣和菜薹等有机蔬菜品种11个,成功注册特色蔬菜商标16个。通过系列认证与品牌培育举措,“互助高原冷凉蔬菜”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不断攀升,为产品打开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提供有力支撑。
——培育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坚持“强主体、带农户”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发展与农户增收深度融合。目前,全县已培育2家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7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2家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直接带动2.3万余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农户人均增收达2万余元,切实将产业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编校:张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