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助县聚焦打造“七彩农业”名片、建设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目标,依托独特的气候和资源优势,持续在高原冷凉蔬菜扩规模、育新品、提质量、做品牌、强营销上精准发力,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呈现规模不断扩大、品质显著提升、销量逐年攀升的良好发展势头。
——强化基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片开发、集约经营”的原则,稳步有序推进高原冷凉蔬菜基地建设,建成高原冷凉蔬菜设施基地10个,其中千亩级2个、百亩级8个;建成温棚2901栋,其中日光温室2143栋、拱棚748栋、连栋温室10座,配套千万株工厂化育苗基地1处,构建了“万亩片区+千亩基地+百亩示范”的规模化种植体系。2025年,全县计划种植高原冷凉蔬菜7.55万亩,已种植6万多亩。
——强化政策支持,壮大产业规模。积极抢抓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建设政策机遇,多渠道争取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发展资金。2022年以来,累计获得项目资金支持约1.6亿元。在政策支持下,探索采取统一育苗、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和分户种植的“五统一分”管理法,让种植户从“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产业发展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县有2家龙头企业、7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52家种植大户从事高原冷凉蔬菜产业,从业人员约2.3万人,人均纯收入2万元左右。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发展质效。依托双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平台,设立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组建蔬菜产业专家团,建立技术骨干包片、技术人员联点制度,注重从育苗、种植、收获全过程加强技术指导,积极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化移栽及点播、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累计引进菠菜芽、芝麻叶、五彩南瓜等新品种约60个,工厂化、标准化繁育各类优质种苗,有效保障了蔬菜的优良品质。通过科学育苗和适用技术推广,南部乡镇露地冷凉蔬菜实现一年收获两茬、甚至三茬,极大提高了农业效益、农民收入。
——强化品牌打造,拓宽销售渠道。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绿色有机蔬菜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主打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认证有机蔬菜11个,注册特色蔬菜商标16个,互助高原冷凉蔬菜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不断提升,先后亮相青海·香港经贸交流合作推介大会、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大型展会。尤其是供港蔬菜深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2023年高原冷凉蔬菜在全省率先实现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宝塔甜菜、羽衣甘蓝、菜薹、豆苗、红笋等30种蔬菜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全县备案供港蔬菜经营主体23家、基地约2万亩。2024年,全县蔬菜产量达17万吨,产值约7.6亿元,其中“供港澳”蔬菜4万余吨,产值约1.2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县输出蔬菜超4万吨。
编校:汪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