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助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统筹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以政府职能实效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聚焦治气攻坚,守护“生态蓝”。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制定系列工作方案,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推动19家重点企业达标排放,完成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等企业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加强扬尘管控,督促建筑工地落实“8个百分之百”要求,城市道路主次干道机扫率达85%以上,规范道路运输车辆环保措施。截至目前,县域内PM2.5浓度37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72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优良率93.2%,同比上升2.9%。
——强化护水责任,扮靓“河湖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完成林川水洞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整治南门峡饮用水源地周边污染面源;投资877万元实施东山乡联大村、吉家岭村污水管网项目,规范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完成16座小水电站清理整治,加强重点河流水质监测。目前,大通河峡塘断面水质稳定达Ⅱ类及以上,塘川河等3条河流稳定达Ⅲ类及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夯实净土举措,筑牢“田园翠”。系统推进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开展排污排废、机动车行业危废专项排查,督促150余家产废单位与第三方签订危废处置合同,防范土壤污染风险;加强农田残膜回收监管,16个乡镇设立44个回收点,累计回收残膜377万公斤、拨付资金377万元,回收率超90%;示范推广粮油作物化肥农药减量增效29.1万亩,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0.87%、90.55%。
——锚定“零碳”目标,绘就绿画卷。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建成全省首个零碳经济服务中心,以五十镇班彦村为试点,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MW,年发电量300万KWh)、清洁炉灶改造等项目,带动114户脱贫户年增收28.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万元,2024年成功打造全省首个“零碳乡村”。同时,持续推进生态植绿护绿,2024年完成国土绿化7920公顷、草原生态修复4646.67公顷,义务植树140万株,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编校:张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