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助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创建全国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契机,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深化人才培育,拓展产业融合,弘扬文化内涵,全力推进动中藏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高位推动强统筹,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藏医药事业发展,将其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成立专项工作专班,制定印发《创建全国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创新建立“政府主导、卫健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今年以来,已召开联席会议3次,医保、市场监管、财政等16个部门协同发力,统筹解决难点问题,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形成“全县一盘棋”工作合力,全国中医药示范县创建有序推进。
——夯实基础提能力,完善服务体系新支撑。投入7910万元实施县中医院综合医技楼建设,建成乡镇旗舰中医馆2个、村级中医阁4个,支持基层打造“一院一品”特色科室。县中医院培育国家级优势专科培育单位1个,省市级重点专科8个、省级基地2个,引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115种,基层中医馆覆盖率达100%,92.5%的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诊疗收入占比超40%。藏医药特色优势凸显,尔见藏医院、扎隆藏医院、致康族藏医馆藏药浴、裹药疗法年服务住院患者1500人次,2021年互助县获评全省“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成效明显地区”。
——引育并举聚人才,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柔性引进省内知名专家11名,利用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共同承担中医适宜技术科研项目,对县中医院39项中医优势病种、115种中医适宜技术进行传承创新,有序推进中医学科建设和发展。组织在职医师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通过转岗培训、临床带教、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开展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累计培训中医全科医生10名、中医骨干396名,乡村两级中医人才359名,以师带徒形式培养中藏医人才40名,进一步夯实了乡村两级中藏医药人才基础。
——融合赋能促转型,打造康养产业新标杆。坚持以“中医药+”为引领,县中医院康养护理中心创新服务模式,为长短期照料及托管老人提供专业化健康疗养服务。恒生康复护理院构建“医疗-产业-康养”运营体系,实现中医药与养老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纳顿庄园结合中医养生与休闲旅游,推出足浴、艾灸、按摩、刮痧等特色项目,打造了“中医药+健康旅游”新业态。北山林场创新打造生态体验基地,人工驯化培育野生中药品种28种,开发特色林果饮品2类,形成了“观测—展示—实践”三位一体的研学体系。2024年互助县被评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
——弘扬文化增认同,营造全民参与新氛围。建成全市首家中藏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系统整合中医药文物100余件、中藏药标本1260余种,打造集展示、教育、体验于一体的文化传播平台,年均接待参观人数超1.2万人次。创新开展“中医药文化养生节”“中医药文化奇妙夜”“膏方节”等特色活动,通过中医适宜技术体验、中医药文化展示等形式,有效提升了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等六进活动,系统传播中医药养生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了“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
编校:东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