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立足青藏高原东麓区位特点和劳动力资源禀赋,深入实施“互助家政”劳务品牌建设,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服务体系、提升专业水平、深化民生融合,探索出一条高原民族地区劳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劳务经济转型升级。制定《打造“互助家政”名片、建设劳务经济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联盟支撑、群众参与”发展模式。成立家政服务业协会,吸纳会员单位86家,制定行业管理制度15项、服务标准45条,建立统一标识、工牌、流程、清单、评价的“五统一”管理体系,实现从“劳务输出”到“品牌输出”的跨越。
——健全服务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培育龙头企业300家,涵盖居家保洁、母婴护理、医疗护工等20余个服务门类。建成互助家政智能数字平台,在15个公共区域投放智能终端一体机,实现家政服务“指尖可达”。2024年实现劳务收入5.6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1.6万余人。
——深化产教融合,夯实专业人才基础。依托现代家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累计培训技能人才5000余人。建立医疗护理等专业培训标准,实行20天理论培训+ 5天医院实习的培养机制,确保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等5家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护工团队专业服务能力获广泛认可。
——融入民生保障,拓展服务内涵。将家政服务与居家养老深度融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60岁以上低保、优抚老人提供每月不少于2次的上门服务。2024年拨付居家养老服务费691.13万元,惠及7641名老年人。今年以来,已为9个乡镇3445名老年人提供精准化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家政就业与民生改善双赢。
下一步,互助县将持续深化“互助家政”品牌建设,重点实施高素质团队培养、系统性标准建设、全方位提质扩容、员工制企业培育、多层次权益保障、全链条品牌打造“六大工程”。积极拓展北京、无锡等高端家政市场,推动家政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力争将“互助家政”打造成全国知名劳务品牌,为群众增收和民生改善注入持续动力。
编校:张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