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助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全民健身战略,以打造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为抓手,通过“赛事引领、品牌塑造、人才培育、设施完善”四轮驱动,持续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健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推动全民运动建设模范县繁荣发展。
——以赛事为媒,构建全民健身新格局。自2022年获评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以来,互助县充分发挥土乡特色优势,创新打造“体育+文旅”品牌矩阵,积极承办中国篮球发展联赛、全国民族智力运动公开赛等国家级赛事,高质量组织“乡村振兴杯”篮球赛、“村BA”球王争霸赛等群众性体育赛事,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赛事体系。同时,整合县域资源,持续开展元旦环城赛、农牧民运动会等赛事活动,让土乡儿女在体育竞技中展现风采,让全民健身成为彩虹之乡的靓丽名片。
——以品牌为要,深化全民健身内涵。秉持“全民体育惠全民”理念,实行“一场两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运营机制,让体育设施真正惠及大众。依托县域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着力打造“一乡一品”文化工程,成功培育了丹麻镇千人安昭舞、东沟乡轮子秋、东山乡篮球、五峰镇舞狮、塘川镇千人广场舞、南门峡徒步大赛、松多乡赛马会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形成了在全省具有示范效应的“互助模式”,推动了民族地区特色体育事业创新发展。
——以人才为本,夯实体育发展根基。创新建立“体教结合”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优质体育资源与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教练员与教师互派互聘成效显著。近两年培养选拔的22名体育后备人才,在省第十八届运动会上斩获9金6银2铜的优异成绩,被青海省评为“体教融合”先进典型案例。目前全县已建成152个全民健身站点,培养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84名,达到每千人2.6名的配置标准。持续加强竞技人才培训,累计培训基层健身站点骨干280余人次,为全民科学健身提供了专业化人才保障。
——以设施为基,完善健身服务体系。高标准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县体育馆等4个专业健身场馆,打造塞纳体育乐园、佑宁文化体育公园等城乡健身场所430处,全县体育场地总数达2257个,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重点打造以吐谷浑广场、路桥花园健身馆、青稞酒文化广场、网羽中心健身馆、小庄山健身步道等为核心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构建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为全民健身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编校:东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