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助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整改各类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确保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牢牢守住了“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
——多措并举提“气质”。狠抓工业污染源治理、扬尘污染防治、垃圾秸秆禁烧等,全县25家重点涉气企业烟气全部达标排放,建筑工地严格落实“8个百分之百”要求,城市道路主次干道机扫率达85%以上,客运班车以及新增客运车辆全部更新为新能源车,辖区内26家加油站成品油合格率、餐饮店油烟处理设备安装率均为100%。完成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青海丰禾农业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9台60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项目,4家铁合金企业实施综合技改、自动上料、定点浇铸等环保设施改造项目,企业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遏制。
——靶向施策净“水质”。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治理,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湟水河流域排污整治,重要支流102个排污口完成整治89个。全面开展县域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强化重点河流水质监管与监测体系建设,完成13座小水电站清理整治。扎实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完成林川水洞等10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积极申报南门峡峡口等6个农村集中式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推进整改南门峡饮用水源地周边污染问题,全县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总体稳中向好。
——科学管控护“土质”。系统推进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面开展排污排废专项检查与机动车行业危废排查整治,督促产废单位与第三方危废处置单位签订合同151份,引导26家加油站严格落实环评、排污许可等工作。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县域内农田残膜回收治理监管,全县设立44个残膜回收点,累计回收农田残膜377万公斤,拨付农田残膜回收项目资金377万元,回收率达90%以上。强化重点企业监管,排查重点企业4家、垃圾填埋场8座、硅铁企业4家,对发现问题立行立改,有效防范了土壤污染风险。
——绿色低碳增“绿能”。抢抓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机遇,成功引进青海碳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入驻互助绿色产业园,建成全省首个零碳经济服务中心,完成全省首笔跨境碳资产现货业务交易和首笔碳汇期货交易,推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扎实丰厚的生态资本积累。同时,把五十镇班彦村作为乡村建设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实践载体,积极探索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路径,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清洁炉灶改造、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项目,持续推动节能减排,班彦成为全省首个“零碳乡村”。
编校:东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