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助县坚持把做大做强种业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厚实的制繁种产业优势,严格落实种业振兴各项扶持政策,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高原特色种质资源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注重多元化投入强基础。始终把种业振兴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工程,抢抓国家和省市支持种业振兴的各项政策机遇,探索建立“争取上级专项、加大县级配套、撬动社会资本、动员农户自筹”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全面构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镇部门齐抓共管、企业群众积极参与”的制繁种格局。“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1.2亿元实施种业振兴项目28个,种业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振兴步伐明显加快。
——注重基地化建设扩规模。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要求,扶持建立种子示范基地,特色制繁种规模持续稳定在10万亩左右,其中,小麦良种生产基地2.2万亩、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4.3万亩、杂交油菜区域化制种基地2万亩、蚕豆制种基地1.5万亩,年生产各类良种4.6万吨,年培育优质草莓苗规模达1000万株、蔬菜种苗1亿株以上,种苗自给率和商品化率显著提升,培育的草莓苗远销辽宁丹东、浙江慈溪等草莓主产区,当地繁育的种苗成活率显著提高、成本明显下降,有力带动了蔬菜、草莓等产业蓬勃发展。
——注重专业化培育提品质。依托“双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九三学社院士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平台优势,按照“引进一名产业专家、组建一个人才团队、培育一支本土队伍、提升一项特色产业”的“四个一”工作思路,组建油菜、马铃薯、蚕豆、小麦、蔬菜等7支专家团队,积极引进推广优势品种,引进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80个,各类作物良种化率达98%,马铃薯脱毒化率和油菜杂交化率均达100%。“青杂”系列杂交油菜在蒙古、俄罗斯等国家推广种植,是全国第一个在国外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油菜品种。
——注重市场化运作增效益。聚焦“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目标,采取政策扶持、技术支持、市场规范等多种方式,持续培育壮大制种产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互助种业品牌。截至目前,培育种业企业7家、种子经营门店100余家,其中,互丰公司是全省唯一一家从事杂交油菜制种的科技型民营企业,油菜种子销量位居全国前五,每年为全国春油菜区提供近500万亩的优质杂交油菜种,占全国春油菜产区杂交油菜种植面积的85%;特色种业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效益明显。
编校:汪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