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助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从夯实服务基础、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城乡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医养康养融合水平逐步提升,优质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建有标准化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个、养老机构3家,享受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对象9021人,机构养老服务对象418人。
——探索推进“2+N”机构养老模式。持续拓展养老机构服务功能,在全面保障入住机构老人日常就餐和住宿的基础上,向医养康养相结合、“养老+慈善+志愿服务”、文化娱乐和健身相融合等多元化服务模式发展。开展文艺演出、心灵关爱陪护等各类志愿服务60余场次,接受各类捐款捐物额12余万元。积极打造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探索“政府+社会+个人”运行机制,建成老年助餐点8处,以助餐、文化娱乐、集体过节等功能为主的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行良好,医养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探索多种形式相结合农村养老模式。充分发挥村“两委”作用,积极推进以“村集体经济+社会捐助+个人自筹”为主的农村养老多元投入模式。努力为农村空巢独居老人提供就近便利、安全优质、价格合理的助餐服务,打造了东山乡吉家岭等12个二星级农村互助幸福院。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医养康养融合养老服务政策,在充分发挥青海恒生长者照护服务中心专业养老服务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针对高原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失能半失能老人康复需求,探索开设了集针灸、药浴、按摩、中医养生等为一体的康复功能区和理疗服务区。
——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强化对各养老机构的日常管理,对照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对适老化改造、食品消费安全、服务质量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不断推动养老服务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承接主体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管,强化绩效评价,督促指导养老机构健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以3家养老服务机构为重点,通过定期考核、抽查验收等方式,督促养老机构承接方认真履行合同职责。
编校:汪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