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助县依托优良的生态气候环境和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以创建“避暑旅游目的地”为契机,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不断完善康养基础设施、创新开发康养产品、积极建设康养基地,康养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康养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截止目前,全县建有标准化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个,养老机构3家(其中,公建民营2家,民建民营1家),享受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对象9021人,机构养老服务对象418人。
——优化服务方式,探索形成特色养老模式。坚持医养康养相结合,在保障日常就餐和住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养老+慈善+志愿服务”、文化娱乐和健身相融合等N种服务模式,开展文艺演出、心灵关爱陪护等各类志愿服务60余场次,接受各类捐
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2余万元。通过“政府+社会+个人”运行机制,建成社区老年助餐点8处,以助餐、文化娱乐、集体过节等功能为主的5个日间照料中心,满足了辖区2000余名留守老人的基本日间照料需求。持续扩大农村养老服务覆盖面,构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集体经济+社会捐助+星级评定+个人自筹”的农村养老模式,打造了东山乡吉家岭等12个二星级农村互助幸福院。
——坚持分类施策,构建新型康养服务体系。在全县19个乡镇设立了6个居家养老基层工作服务站,形成了上下联动、优势互补、整村推进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向全县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室内清扫等服务32.79万余次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投资37.5万元对78户困难老人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充分发挥,中医藏医体系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优势,由县中医院牵头引进和推广使用火龙灸、穴位贴敷、敷熨熏浴、中药熏蒸等111项中藏医适宜技术和35项中医护理技术,大力开展药浴、艾灸、盐敷等藏医疗法,将脑出血、脑瘫、类风湿性关节炎等10个病种纳入中医特色治疗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形成了独特的中藏医医养服务体系。
——发挥典型引领,打造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充分发挥青海恒生长者照护服务中心专业养老服务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开设集针灸、药浴、按摩、中医养生等为一体的康复功能区和理疗服务区,有效满足了互助及周边市县老年人医养康养需求,成为我县推进医养康养有机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依托北龙山在生态、气候、景观、食药等方面的优质资源,打造了扎龙沟药浴、“望山溪地”露营综合体、“森泊”“趣野”民宿等一批富含康养元素的新业态产业,北龙山逐渐成为了海东乃至全省有名的集旅游避暑、康养度假、科普考察为一体的休闲康养胜地。北山林场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等荣誉,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发展取得了实效。
编校:胡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