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互助县把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工作作为重要任务,通过服务窗口“规范化”、数字监督“信息化”、业务培训“常态化”、资金监管“一体化”、舆论监督“公众化”等强有力措施,推进此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服务窗口“规范化”。持续将乡镇民政服务窗口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主动发现、一次告知等工作机制落实落细,优化申请、受理、转办流程,确保群众受助及时,有效杜绝服务意识不强、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的发生。
——数字监督“信息化”。加强同乡村振兴、医保、残联等部门的数据比对和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的运用,做到政策落实和对象认定“两精准”。截止目前,累计开展信息比对4次8.95万人次,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2.8万人次,新增城乡低保对象359户1238人,取消478户1311人。
——业务培训“常态化”。实行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月培训、季考核”制度,不断提升民政工作人员受理、调查、审核、审批等社会救助工作服务水平,切实提升入户走访、协助申请、档案管理等经办服务能力。截止目前,开展业务培训5起400人次。
——资金监管“一体化”。强化资金监管、一门受理、低保“三系统一体化”联动使用,及时录入资金收支和各项救助使用情况,定期进行调度分析,对发放名单与发放金额、发放人数与发放总额等有明显异常的及时反馈相关部门核实,确保资金规范。截至目前,处理预警信息862条。同时,建立了考核评价机制,采取定期考核、实地考察,随机抽查与奖惩并用等方式,指导、督促社会救助经办服务承接主体履行合同约定情况、季度绩效考核等4次。
——舆论监督“公众化”。利用“互助民政”微信公众号、乡村两级公示栏等线上线下媒介,大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持续提高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率。今年以来,发放印有县乡两级投诉电话的宣传卡1200份、各类宣传册2.5万份,宣传人数达1.5万人次,及时公示公开各类服务对象信息5.4万条次。同时,设置困难群众求助和投诉电话20部,畅通群众求助和投诉渠道,及时处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编校:吕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