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助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科学素质为目标,立足县域科学教育资源优势,不断深化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工作,持续完善科学教育育人体系及育人方法,努力探索适应自身的发展样式,实现了校内素质与校外实力的双向发展,形成了“教育、科研、人才”“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坚持深耕细作,课程开发挖“潜力”。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开发“科学+”校本课程,构建了“1+2”科学课程体系,互助二中“寻找身边的科学知识”学科素养提升活动已成为区域联片特色教研主题。建立完善了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完善中小学实验等科学类功能室建设管理,五十镇中心学校“巧手搭建纸桥模型、奋力挑战承重极限”主题兴趣活动、塘川镇双树中心学校“展实验操作风采 促学生素养提升”主题技能操作大赛等活动亮点纷呈。
——坚持专兼结合,教师培养增“动力”。大力实施全域教师科学素养提升工程,成立科学教育类名师工作室,配齐配足科学教育专兼职教师,鼓励非科学类学科教师进行跨学科任教,全县各学校至少配备了一名专兼职科学教师。定期开展科学教育精品课(含实验课)、优秀活动案例等教学竞赛,县域初中学段第二片区科学联片教研活动为全县中小学科学教育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探索了新路径,威远初级中学“‘生’趣盎然 有‘模’有样”生物模型制作比赛等活动深受学生喜爱。
——坚持因地制宜,课堂教学提“能力”。立足国家“双减”改革工作,开齐开足科学教育课程,结合各学段各学校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开办科普讲座、海报设计技能竞赛、学科实验技能操作大赛、智能机器人社团等“科学+”特色校本活动,不断满足学生科学教育需求。积极探索“教师自研—跨学科共研—片区联研—培训导研”一体贯通的科学教育模式,引导基层学校在“实验实践、实证教研”中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概念、提升科学素养。
——坚持联动融合,全域协同强“合力”。深入实施“科学教育+协同工程”,充分发挥高原农业示范园区、互助青稞酒厂、中医院中医藏药中心和枸杞、藏红花等高原特产等产业优势,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先后组织近5万余名学生开展行走的科学实践课。积极推动院士专家、科教资源等进校园,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科普活动,威远初级中学、哈拉直沟乡中心学校智能机器人编程、互助二中找寻身边的科学知识、加定镇自然学校、南门峡镇湿地自然教室、威远初级中学“科技馆”、青稞酒酿造、藏红花研究等“一校一品”科学教育品牌深入人心。
——坚持深化改革,教学评价添“活力”。持续完善科学类课程教师多元评价和激励机制,创新科学教育多元评价方式,强化实验能力考查,广泛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竞赛活动,按照“成熟一个、申报一个、验收一个”的思路,定期开展科学教育特色项目拉练活动,授牌一批科学教育特色项目、特色学校。威远初级中学、哈拉直沟乡中心学校智能机器人社团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广泛好评。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开展多样化的学科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编校:东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