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要闻-- 互助新闻-- 正文
互助县逐绿而行 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发布时间:2024-05-08 09:22:27        文章来源:        浏览:



近年来,互助县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融入省委省政府构建“两屏三区”生态安全格局和国家公园示范省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断深化和丰富“两山理论”新实践,持续擦亮“彩虹故乡”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突出“三治”,在污染攻坚上保持“前哨担当”的姿态。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好“彩虹故乡”的好山好水、好风景、好空气。大气防治让蓝天常驻,持续强化“抑尘、减煤、控车、治企、增绿”等源头防控措施,全面落实县城建成区扬尘污染防控和高污染燃料禁燃管控要求,积极引导金圆水泥、4家铁合金等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县城空气优良率达95.2%。流域治理让碧水长清,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巡河湖”制度,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等专项行动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南门峡水源地污染治理、塘川河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等项目相继建成发挥效益,全县主要出境河流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省定标准。土壤管控让净土常安,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田37.2万亩,全县残膜回收率达9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持续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县城第二垃圾填埋场以及五峰、台子等4个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投用,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着力“三战”,在整治整改上干出“加压奋进”的势头。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细化执法监管举措,提升执法水平和执法效能。打好“安全保卫战”。加强制度引领,出台《互助县网格化生态(大气)环境监管监督体系建设方案》《互助县县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推动27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开展环保设施安全风险评估,“一企一策”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并督促落实。打好“执法监管战”。严格执行新《环境保护法》,持续开展环保执法行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现场检查860次、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2份。全面清理整顿环保违规建设项目,受理环境信访举报9件,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为100%,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打好“督察整改战”。严格按照“四个不放过”的原则,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历年各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的230件信访件全部办结,反馈的192项问题整改完成186项,整改完成率达97%。同时,全力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督察组交办的34件信访件全部办结。

——聚焦“三事”,在绿色发展上迈出“坚实高质”的步伐。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深入探索生态经济转化模式,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逐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互促共荣,打造了富民增收的绿色引擎。抓特色推动农林产业提质。积极融入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战略,集中打造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4个万亩创建田和食用菌、草莓2个百亩示范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产品9个,建立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万亩,互助高原特色冷凉蔬菜率先在全省实现直供香港,2023年全县输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45万吨,销售额达17亿元。抓机遇推动生态产业提速。抢抓全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机遇,以绿色产业园为引领,积极开展双碳技术研究,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大数据等产业发展,交付使用食品、饮料“双创”基地,投产运营威思顿马铃薯加工、百度智能云等项目。同时,投入技改资金1.3亿元实施了荣鑫利节能技改等项目,屋顶分布式光伏、牧光互补等清洁能源项目有序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已成为新型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抓效益推动生态旅游提档。抢抓全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契机,主动融入国家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依托独特的农牧资源、土族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生态+”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了“南门峡好风光”“神韵北山”“秘境松多”等“一乡一品”特色乡村旅游品牌,“七彩互助研学之旅”“绝美秋景观赏之旅”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目前,创建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打造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个。

互助县将持续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巩固发展特色富民产业,着力提高群众收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打造产业兴、群众富、乡村美的幸福新图景。

编校:东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