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助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贯通全县中小学各学段和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着力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荣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用“心”为全县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完善体制机制,构建互助教育“心”框架。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均成立了以校长或书记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校级心理健康咨询指导中心,构建了分管领导主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框架,制定了科学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班级交流群等渠道,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力度,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积极营造家校协同教育氛围。组织县教育、卫健、民政、妇联等力量,成立了县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结合“开学第一课”、法制进校园、“家庭教育讲师团专家进校园”“最美家庭”等主题活动,不断开发协同育人资源,大力宣传心理健康和法制思想,常态化开展校园周边治安乱象整治,形成了多方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强化师资力量,注入互助教育“心”能量。采取教师走教支教、学校对口支援、联片区内互补等方式,统筹调配全县师资,建立了一支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主体、班主任为主力、科任教师配合、社会志愿者参与、心理专家协同的全链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配备率达100%,其中专业教师3人,专职教师31人,兼职教师308人。坚持以规范化、专业化、全员化为方向,通过搭建平台、邀请专家等途径,组织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班主任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和微视频、优秀案例、课题研究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水平。2022年至今,累计完成线上培训380人次,线下培训850人次,评选出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1个,优秀辅导案例51个,心理健康教育微课67个。
——丰富教育内容,创新互助教育“心”载体。注重课程研究,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到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列入必修课程计划,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按小学每学期6课时,中学7课时要求,开足开齐心理健康课程。同时,采取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心理剧展演、户外拓展、革命传统教育、家风教育等形式,认真开展“三个一”主题活动(即每学期给全体师生开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每季度开展1次“家长学校”专题讲座,每月组织1次“师生心理成长沙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今年,累计开展“专家心理大课堂”11场、“案例督导”29场、“校园门诊”9场。
——强化预防干预,筑牢互助教育“心”防线。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干预、早控制”工作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流程机制,制定了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方案,利用心理问卷调查、谈心谈话等方式,及时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状况分级分类排查和干预工作,并建立特殊群体档案,及时做好引导疏导、预防干预工作,做到预警干预工作全覆盖、零遗漏。同时,深入研究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新变化新特点,通过慰问、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教职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开展了教职工心理关爱活动,促进教职工拥有健康人格、阳光心态,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
——加强教育宣传,营造互助教育“心”环境。建立了覆盖全县29所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学校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辅导室,设立了个体访谈室、宣泄沙盘游戏室、团体辅导室等多功能室,积极配备心理测评档案管理系统、体感音波放松椅等基础硬件设备,健全了咨询辅导室值班、预约、使用、档案建设等规章制度,规范了心理健康咨询辅导服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刊、宣传栏、黑板报等校内媒介和家访、家长会等家校联系方式,积极向学生和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方法,提高了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和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联合县教育、广电、卫健、民政等部门力量,通过县级融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途径,有效宣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内容,并开通了县中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心理热线,为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咨询搭建了多元平台,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和参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编校:石成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