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要闻-- 互助新闻-- 正文
互助县“三个三”硬措施助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27 10:29:32        文章来源:        浏览:

近年来,互助县始终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惠及党员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坚持县级统筹、乡镇推进、部门联动、村党组织引领,不断创新工作载体、靶向破解瓶颈、积极拓宽路径、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在0至5万元之间的有120个、5至10万元的有32个、10万元至50万元之间的有129个、5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的有8个、100万元以上的有5个。

——三个“坚持”压实工作责任。始终坚持着眼长远、兼顾当前,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联动促发展、村村争晋位的工作机制。一是坚持压责推动。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乡镇(街道)党组织抓基层党建项目和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促推各乡镇党委政府统筹谋划发展思路、制定项目规划、协调解决困难。二是坚持思想发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下沉一线调研指导、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联合宣传引导,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增强发展信心,营造了县级指导、乡镇搭台、村上唱戏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梯队管理。在全面摸底、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区位禀赋,制定标准逐村评审,精准划分四个梯队,确定先锋13个、中坚129个、蓄能32个、后劲120个,进行分类指导、精细管理和定期考量。

——三个“注重”提升发展质效。坚持因村制宜、广开思路,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一是注重县级统筹。因势借力,指导各乡镇(街道)激活发展动力,突出各自特色,分批次推动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累计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1亿元,重点支持171个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注重乡镇推进。完成“三资”清查活化,使“死资源”变成“活资产”,鼓励参与市场活动,发展实体经济。目前,全县共兴办经济实体46个,村集体经济中实体经济类型占比达41.2%。三是注重村级特色。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挖掘民俗文化价值,拓宽劳务增收渠道,通过“一村一品”或“抱团发展”,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如,威远镇卓扎滩村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周边前跃、纳家等4个村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东和乡麻吉村打造油嘴湾花海发展生态旅游;塘川镇水湾村拆除废旧砖厂发展仓储经济;哈拉直沟乡孙家村成立劳务公司开展劳务输出。

——三个“加强”激发内生动力。坚持上下联动,整合组织资源、发挥组织优势、凝聚组织力量,全力开掘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行“方阵管理法”,扎实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实现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专题全覆盖轮训,选派村党组织书记、村级致富带头人外出学习“取经”,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加强后备力量储育。持续开展村级后备干部“三定一评估”和“四培双带”工作,重点从4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农村实用人才中选拔1145人作为村“两委”班子后备力量,为推动村级发展培育了“新鲜血液”。三是加强力量整合。发挥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通过争项目、跑资金,增加薄弱村的原始积累;引导群众通过入股等方式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夯实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群众基础。



编校:孙林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