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要闻-- 互助新闻-- 正文
互助县着力健全“1234”工作机制全县养老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0-06-18 11:04:31        文章来源:        浏览:

近年来,互助县在养老服务工作中积极推进“1234”工作机制,全县养老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聚焦“一个目标”,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始终坚持以提高养老服务工作水平为目标,持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融合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方面积极探索以恒生长者照护中心为中枢,6个基层工作服务站为枢纽,上下联动、优势互补、整村推进的区域化管理模式。累计拨付服务费2170万元,提供各类服务13.8万人次,满意度98%以上。社区养老方面以树立标杆、示范带动为突破口,打造了南街、东街日间照料中心和吉家岭幸福院等一批社区养老和村级养老先进典型。目前,全县有农村互助幸福院156个、标准化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家,覆盖率达52.5%和62.5%,5家日间照料中心被省民政厅评定为二星级日间照料中心。机构养老方面,以提升机构功能和增强服务能力为重点,不断加大投资扶持力度,全力推进适老化改造和设备更新,机构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入住老年人幸福感不断增强。目前,全县有三星级养老机构2家,四星级养老机构1家。

强化“两项保障”,持续加强养老服务管理。坚持将养老服务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盘子”,严格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协同联动”的要求,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民政、财政、发改等部门为成员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互助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分档补助办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办法等5项养老服务管理办法和制度,为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坚持把绩效考核作为规范和提升服务的有力抓手,不断优化考核细则、方式、时间,做到了监督考核人员、时间相对固定和细则规范、部门协作,真正发挥了监督考核的激励鞭策作用,不断强化监督考核保障。

抓好“三个提升”,持续增强养老服务能力。全力提升基础设施条件。累积投资1850万元建设5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56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对县社会福利中心和敬老院消防、公共服务等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和适老化改造,全县养老机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力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以3家养老服务机构为重点,通过定期考核、抽查等方式,督促养老机构和承接主体认真履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合同职责,在保障服务对象“吃、穿、住、医,葬”的基础上,加强内部管理和人员培训,做到用餐科学营养、搭配合理,定期更换衣物,室内卫生整洁,护理较为规范,培训护理人员1200人次,护理人员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不断提升服务对象幸福感和满意度。充分利用养老机构内部设施,积极协调县安娜歌舞团等组织开展文艺演出,组织老年人参加健身、康复理疗、休闲娱乐等活动,累计组织观看电影、文艺表演等活动50余场,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竞赛活动10余次,赴周边旅游景点“一日游”30余次,入住老人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获得家属和社会的一致肯定。

做到“四个加大”,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加大精准服务和健康档案建档力度,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精神、经济条件和生活状况等进行的综合分析评估,坚持应评尽评,为准确量化老年人真正需求和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恒生康复护理院签订服务协议,累计为240名老年人提供定期巡诊、体检等服务,建立了健康档案。加大老年人意外险工作力度,投资69.5万元为全县39808名老年人购买意外险,提高了老年人及其家庭抗风险能力。加大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力度,鼓励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入住3家养老机构,全县养老机构供养特困人员206人,有效保障了农村特困供养人员生活。加大“医养融合”力度,以恒生长者照护中心为引领,辐射带动全县养老机构探索创新医养有机融合发展模式,努力推动医疗、护理、康复、生活照料、临终关怀“五位一体”的医养融合发展,基本实现了机构入住老人就医“不出机构”。

(县民政局供稿  编校:包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