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要闻-- 互助新闻-- 正文
互助县五峰镇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发布时间:2023-08-02 08:43:54        文章来源:        浏览:

近年来,互助县五峰镇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平安建设决策部署,坚持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着力聚合资源、优化机制、激活要素,积极探索“多中心合一”社会治理新路径,社会治理成效明显。

——坚持党建引领,为基层社会治理“铸魂”。紧盯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优化党员干部“扁平化”管理、村民小组“网格化”管理、服务群众“精细化”管理三条路径,提出了“平安联创、家园联建、民事联议、矛盾联调、发展联动”建设目标,探索建立了“一核三化五联”社会治理模式,配套出台基层党建《一对照二引领三重点四规范五提升方案》《党建+方案》《网格员管理办法》等文件和制度,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站所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发生率连续三年呈现“双下降”趋势。

——坚持整合资源,为基层社会治理“聚力”。以枫桥式星级司法所创建为契机,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理念,围绕定事、定责、定人、定岗、定场地要求,优化功能室设置,搭建起了以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综合指挥、综治信息、网格管理、司法服务、视频调度五大平台为支撑,指挥调度、普法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心理咨询、诉讼服务等为基础的“一中心五平台十三个功能室”基本架构,办公面积由120平方米扩容到400平方米。人员以专职、轮驻、轮值三种方式入驻,设立支书调解室,聘请6名离岗老支书担任义务调解员,实行18个村“两委”班子成员轮值到中心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和跟岗培训,有效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

——坚持主动问需,为基层社会治理“提效”。在全面落实全县矛盾纠纷调处12337机制基础上,根据镇情实际,探索建立网格员、村矛调委、镇矛调中心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访三调一报”机制,推行隐患发现在一线、问题排查在一线、矛盾调处在一线、事态控制在一线“四个一”工作法。同时,聚焦重点人员、弱势群体、矛盾纠纷调节等10大类20项平安建设重点工作,创新印制《网格员民情日记》,采取将矛盾纠纷排查列入主题党日固定内容,以“行走中的党课”“十个讲清楚、十类人员全覆盖”等活动为载体,采取主动问需和来访接待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访民情、听民声、议民事,持续筑牢平安建设基础。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5件,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坚持优化机制,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出台了《网格员管理1+9机制和制度》,开展以党员讲“义务”、镇村干部讲“责任”、代表委员讲“职权”、退役军人讲“情怀”、乡贤能人讲“品格”、共青团妇讲“示范”为主要内容的倡导活动,引导网格员发挥信息员、调解员、安全员、陪访员等“八大员”作用。全镇五级网格员总数达455人,网格员管理幅度由平均60余户减小到10-15户,精心打造了“15分钟”微服务圈。进一步理顺中心运行机制,实行简单问题即知即办、一般问题行业归口办理、复杂问题联合调处、疑难问题提请县级调处的分类办理方式,并完善了线上线下闭环管理措施,推动“中心吹哨、站所报到、部门指导”矛盾纠纷联合调处机制有效运行。


编校:孙林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