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互助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市场主体支持政策,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全力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让企业和群众有了切切实实的获得感,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互助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转作风、优服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扎实开展政府系统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一件事”套餐服务等便民服务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实现“五级五同”,76项政务服务实现“跨省通办”。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行政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7%,营商便利度不断提升。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梳理确定了行政许可事项224项、证照分离事项73项、承诺制证明事项13项、涉企收费事项19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同时,建立健全“一单、两库、一细则”,确定了县政府24个部门226项随机抽查事项和市场主体名录库、检查人员名录库,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2022年,全县新增市场主体1951户,市场主体总量达2.16万户,同比增长12.82%,市场主体注册资金330.46亿元,同比增长9.92%。
——重培育、促升级,市场主体扩容提质。坚持将保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作为稳经济、保民生的重要抓手,精准落实留抵退税、缓缴社保费等助企纾困政策,真金白银助力企业纾困发展,做到了政策受益主体不漏户、不漏人,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与活力。2022年,累计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9875万元,减免企业所得税2.2亿元,降低用网成本8906万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96.4万元,惠及职工4073人。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480万元。强化“政银企”精准对接,畅通融资堵点,引导资金快速流向市场主体,累计支持中小企业贷款74.5亿元,办理企业展期续贷2.86亿元。
——破难点、畅堵点,产供链条安全稳定。坚持把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持续在“供需两端”发力,疫情期间为产业链“白名单”企业运送各类生产、生活物资9700余吨,有力保障企业达产达效。积极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玉明2万吨钢箱梁、久丰青稞酒生产线搬迁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东青装配式建筑、年产3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等35个工业项目有序推进,完成一般性工业投资3.57亿元。深挖消费潜力,举办各类促销活动47场次,发放消费券2600余张,带动市场消费近9000万元,完成电商网络交易额2.25亿元。
——扩投资、强保障,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第一要务,有效利用县级领导包联推进重大项目、全县经济运行分析和重大项目协调推进等工作机制,建立了项目工作“六张清单”管理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了发改、林草、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统计等审批服务和要素保障部门并联审批制度,做到行政审批流程能减则减,审批时限能压则压,有效协调解决项目规划选址、用地手续、环评办理等环节推进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加快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2022年,柏木峡水库大坝顺利封顶,县城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佑宁文化体育公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83亿元。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3项“青洽会”签约项目到位资金达3.28亿元。
下一步,互助县将以此次督查激励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作为履职核心,从企业和群众所需、所忧、所盼出发,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切实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着力破解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力推动互助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校:蒋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