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要闻-- 互助新闻-- 正文
互助县四项措施织密自然灾害防范网络
发布时间:2023-07-10 17:05:07        文章来源:        浏览:

近年来,互助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以及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协调机制和灾害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应急防范和救援能力,全县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高点站位,强化责任落实,应急处置机制不断健全。及时调整补充防震减灾、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等议事协调机构,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并建立了县应急部门综合监测预警、调动力量实施抢险救援,县水利、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专业监测预警、提供抢险技术支撑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为做好突发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实行“县级领导包联乡镇、乡镇领导包片、乡镇干部包村、村社干部包户包点”责任制,在主汛期等重点时段县乡干部下沉一线驻守,构建了县乡村社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灾害防治体系。

——突出重点领域,强化防范措施,灾害防御水平不断提升。深刻汲取大通“8·18”山洪灾害、互助“9·01”山体滑坡自然灾害教训,持续加强水利工程、河道堤坝日常巡查和安全监测,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和检查维修专项预案,确保水库、水电站安全管理科学合理。持续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按照“全覆盖、零死角”的要求,定期对全县28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复核,设置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102处、681台,向受威胁群众发放了地质灾害预案、明白卡和告知函,有效提升了群测群防、预警预报能力。汛期期间,严格落实“叫应”“叫醒”机制要求,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果断做好危险区群众转移避险工作,最大努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扎实推进森林防火消防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每年制定印发《禁火令》《严禁野外用火通告》等文件,并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将林区的每个山头、地块的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做到了山有人看、林有人护、火有人扑、责有人担。

——强化应急保障,夯实安全基础,灾害应对能力不断提升。始终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作为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关键所在,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142部,并按照“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原则,成立了由公安民警、民兵预备役部队、水利、交通等重点单位355人组成的11支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各乡镇组建了由民兵、青壮年劳力为主的乡镇、村级抢险队329支6000余人,覆盖城乡的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形成。县应急管理局成立以来,开展森林防火、消防、防汛、地质灾害等各类县级演练84场次。始终秉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应急物资储备理念,建成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1处,储备救灾物资40余种8800余件,重点行业部门、各乡镇、各村均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并安排专人管理,确保应急物资备得足、调得出、供得上。

——注重宣教培训,提升安全意识,群防群治氛围更加浓厚。坚持把宣传教育引导贯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始终,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媒介,高频率、高密度、广覆盖宣教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山洪灾害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和防灾减灾、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基本常识,并组织重点部门、各乡镇及村社负责人开展防灾减灾救灾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了基层干部识灾、防灾、减灾、避灾的知识水平和防灾避险、应急避险处置能力,增强了全社会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严格落实“三三零”值班备勤制度,县政府总值班室不定期对各乡镇、各单位应急值班情况进行抽查,各乡镇、各单位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均在岗值守,未出现漏岗脱岗现象。


(供稿单位:县应急局  编校:蒋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