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要闻-- 互助新闻-- 正文
互助县“五个坚持”全力推动特殊教育普惠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12 10:21:10        文章来源:        浏览:

近年来,互助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儿童少年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切实增强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福祉,努力让残疾儿童少年和普通儿童少年在融合环境中相互理解尊重、共同成长进步。目前,全县共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379人,其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62人、特殊教育学校就读179人(其中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人数80人)、异地就读37人,无能力接受教育1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

——坚持政府主导,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县委县政府坚决扛起特殊教育主体责任,将特殊教育工作纳入全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批转印发《互助县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2-2025年)》。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每年听取特殊教育工作汇报,安排部署重点工作,着力解决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建设、专业教师招聘、师资力量配备等重点难点问题。紧盯重要时间节点,经常性深入特殊教育学校和送教上门家庭开展走访慰问,组织县直相关部门全力解决特殊教育发展经费保障、医疗服务、康复训练等方面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解决学校发展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构建了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社会支持的特殊教育育人机制。

——坚持精准施策,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县委县政府统筹财政教育支出,全力倾斜特殊教育,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2020年以来,先后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435.72万元,实施了县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搬迁、办学条件改善、功能室设置等项目,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认真落实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相关政策,在普通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特殊教育资源教室7个,充分保障了随班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同时,全面落实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送教上门生均公用经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生活补助等政策,特殊教育发展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坚持尊重差异,提升特教教学质量。坚持因材施教,充分尊重残疾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注重学生和教材教法的同时,体现教学技能多样化,积极开展劳动技能、生活适应、康复体育等个性化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深入开展分层教学、体验教学、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不断建立符合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特点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按乡镇(街道)就近开展送教上门工作,采取“一对一”形式制定教学计划,确定不同的送教内容及康复训练课程,培养残疾儿童少年基本的自理、自护能力。

——坚持模式创新,推进特教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县残疾人专家委员会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作用,及时完成县域内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能力评估,探索合适的接受教育途径,安置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相应的教育。不断探索“康教结合、全面育人”办学模式,县特殊教育学校与互助县悦康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爱心特教幼儿园开展校企合作,每学期初制定康复训练月计划、周计划及个别化训练计划,康复医师组团到校开展诊断、评估、治疗、康复和教育等相关活动,医中有教,教中融医,开创了残疾儿童少年康教结合新模式。

——坚持分类推进,加强特教队伍建设。依托省内外特殊教育资源,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450学时的全员特殊教育专业培训。采取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结合、集体培训与个人培训结合、专题讲座与业务研讨结合、特殊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结合、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结合的“五结合”方式,先后组织教师赴武汉、南京等地培训学习。同时,加强校际间交流,组织教师到黄南特校、湟中特校、省特校等省内特殊教育学校观摩学习,全力提升特殊教育工作者业务水平。

(供稿单位:县教育局   编校:石成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