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要闻-- 互助新闻-- 正文
互助县应对极端天气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2-09-19 10:36:33        文章来源:        浏览:

今年以来,互助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防范应对极端天气作为防灾减灾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第一时间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领导关于应对极端天气工作的批示指示精神,严格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全面落实防灾减灾工作责任,紧盯重点区域,下沉工作力量,落实落细各项防范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但是,随着近年来各类极端性天气多发、频发,互助县在应对极端天气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雨量监测存在盲区。目前,互助县共有雨量监测站21个,其中,国家站1个、区域站20个,除丹麻镇和林川乡,其余各乡镇均只布设有一个雨量监测站,且主要分布在乡镇政府附近人员密集地带。由于互助县地形地貌复杂,区域性、局部性强对流天气多发、频发,雨量监测工作存在盲区。

(二)易受冰雹灾害影响。互助县位于湟水河谷雹径范围内,据统计,2017年以来全县发生冰雹灾害27次,冰雹灾害覆盖范围较大,成灾率较高。虽然,县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中心根据冰雹灾害风险等级,在全县境内布设18门防雹高炮,对小麦、油菜等作物进行防护,但由于县内曹家堡机场航班比较密集,防雹作业请求省人影办批复率低,不能有效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加之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6至9月份,正值农作物快成熟或成熟阶段,农作物产量易受雹灾影响。

(三)地质灾害多发易发。互助县地形地貌复杂,土层覆盖面薄,多为湿陷性粘土。近年来,强降雨等灾害极端天气较多,山洪、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经自然资源部门长期观测调查,全县共有地质灾害点284处。2020年以来,经我县申请,省自然资源厅在75处地质灾害点设置了468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尚未实现全覆盖。同时,由于地质灾害隐患分析研判专业性较强,全县专业人才缺乏,难以第一时间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预判及处理,导致防灾减灾工作不够及时。

(四)难以形成工作合力。虽然,我县健全完善了“县乡村社点”五级防灾减灾责任体系,实行了“县级领导包联乡镇、乡镇领导包片、乡镇干部包村、村社干部包户包点”责任制,有力提升了基层一线灾害应对处置能力,构建了县乡村社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但由于乡镇、村社干部专业知识匮乏、责任落实还有差距,导致压力传导不够到位,五级联动的工作合力尚未形成。

针对应对极端天气面临的形势,下一步,我县将从以下五个方面精准发力,切实提升防范应对极端天气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加强责任落实。严格落实防灾减灾责任制,切实做到思想、责任、组织、预案、措施“五到位”。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和薄弱环节再进行排查和整改,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在调度指挥、协调配合等方面建立良好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运转高效的极端天气应对工作格局。

(二)加强预警监测。主动与省市相关部门沟通对接,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根据实际需要和基础条件,增设河流量、雨量、地质灾害隐患等监测预警设备,实现监测预警全覆盖、无死角,有效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三)加强人工干预。积极与省人影办沟通,争取项目资金、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完善人工防雹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人工影响天气智能化信息指挥平台,提高人工防雹作业精准化水平,切实减小雹灾对农作物的影响。

(四)加强隐患排查。深刻汲取9.01地质灾害自然灾害教训,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作用,持续紧盯地质灾害点、风险点等重点部位,特别对切坡建房、山坡寺庙、临时居住点、养蜂户、散居户等,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统筹推进城市防涝排涝与交通、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生命线工程建设,全方位提升抵御极端天气灾害的基础能力。

(五)加强应急值守。结合防汛工作实际,从防汛组织、物资供应、调度指挥、抢险救灾、人员撤离等各个环节制订应对措施,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应对处置预案体系。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全力做好信息上报、应急响应等各项防灾减灾工作。


编校:孙林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