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要闻-- 互助新闻-- 正文
互助县三项举措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发布时间:2019-08-08 00:00:00        文章来源:        浏览:

近年来,互助县把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作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成效显著。

——加强非遗文化研究,规范有序开展保护工作。积极邀请当地学者、民俗专家成立互助县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每年召开非遗项目研讨、传承人座谈等会议,研究探讨土族服饰、土族婚礼、民间文学等文化传承保护方式方法,整理并保存了一大批极其珍贵的非遗保护传承资料。截至目前,已陆续出版发行《土族婚礼》《互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读本》《东祁土司史略》等一系列书籍,《好花儿唱土乡》等非遗光盘11部。

——开展非遗主题活动,拓宽非遗项目保护传承面。以非遗项目为载体,积极举办“原生态安昭”大赛、花儿歌手擂台赛、土族原生态歌曲传唱比赛等活动,宣传、引导社会群众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非遗宣传演出、专题培训班、制发非遗校园读本等措施,不断加大非遗保护传承覆盖面,有效破解了传承难题。截至目前,全县23所学校将非遗项目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印制并发放非遗校园读本3万余册,进校园举办宣传演出30次,面向教师开展专题培训2次,挂牌成立传承教学基地6处。

——加快非遗成果转化,扩大非遗文化品牌影响力。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通过举办非遗进景区项目培训班、景区非遗项目常态化展演、打造季节性节庆活动等方式,在旅游景区演出和展示土族轮子秋、土族婚礼、土族安昭等非遗项目实景,不断扩大非遗文化品牌影响力。深入挖掘土族盘绣非遗资源优势,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大力争取实施文化扶贫产业项目,研发挂饰、笔记本、文件袋、杯子等一批文创产品在各景区景点销售,既丰富了旅游景点文化旅游内容,也为非遗传承人群增加了一定的家庭收入。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基地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基地1处,国家级非遗项目8项,省级非遗项目22项,市级非遗项目38项,县级非遗项目36项,国家级项目传承人8名,省级传承人30名。

(县文体旅游局供稿 编校:赵青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