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互助县立足县域生态资源禀赋,在持续巩固森林生态屏障功能的基础上,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种苗培育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优质种苗、强化科学指导等举措,切实履行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重职能,为县域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强基建补短板,筑牢产业发展硬件支撑。围绕林下经济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需求,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产业起步的关键抓手,以双树国有苗圃为核心载体,统筹资金与资源推进拱棚新建工程。目前已建成全热镀锌材料拱棚6座,单棚规格达13.5米×54米,该批拱棚不仅具备抗逆性能突出(可有效抵御大风、腐蚀等自然风险)、环境调控精准(能为作物生长营造稳定温湿度环境)的优势,更适配规模化种植与精细化作业需求,从硬件层面为林下作物培育推广奠定坚实基础,充分体现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规划与保障作用。
——优种苗建体系,推动产业提质升级。紧扣市场需求与林草产业升级方向,以“政府引导+科学施策”模式,将优质种苗培育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突破口。一是科学引种丰富品种。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深入种苗产地,对苗木长势、品种特性、培育环境等核心指标开展全面核查,严格把控引种质量,从大通县种苗站引进10个特色优良品种共2.2万株,同步完成30亩分区域移植培育,为后续品种筛选与规模化种植积累实践经验。二是创新模式构建标准体系。推行“采穗圃建设+营养杯育苗”双轨并行模式,在双树苗圃建成采穗圃1处,可稳定供应遗传品质优良的穗条,从源头保障种苗质量;大力推广营养杯栽植技术,结合沙棘苗生长阶段精准调控养分,实现集中化、精细化管理,为沙棘产业优质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彰显政府在产业升级中的引导与服务职能。
——重指导解难题,明确产业科学发展方向。为保障沙棘繁育工作科学高效推进,践行“政府服务到田间”的工作理念,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双树苗圃实地调研,查看沙棘种苗长势、营养杯栽植细节及拱棚设施运行情况,详细掌握培育技术流程与后续规划,并结合全县林下经济发展实际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通过精准化指导,为产业发展指明科学方向,体现政府在产业推进中的统筹与指导作用。
编校:张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