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助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将发展分布式光伏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狠抓项目落地、优化收益分配等一系列举措,让一排排光伏板成为群众的“阳光存折”,为全县乡村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强化政策引领,为光伏项目落地保驾护航。互助县深刻认识到分布式光伏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的重要意义,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出台多项支持政策。一方面,简化项目审批流程,设立光伏项目专项服务窗口,明确审批时限和责任主体,为项目从备案到并网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缩短项目落地周期;另一方面,制定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配套政策,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政策支持,为光伏项目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推动分布式光伏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加大资金投入,筑牢光伏产业发展根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统筹效能,建立多维度资金保障机制。自2021年起,在西山乡实施全域光伏建设战略,累计整合财政专项资金超千万元,实现全乡17个行政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覆盖。其中,东山村作为试点先行村,获得财政专项拨款近20万元,建成装机容量44.1千瓦的屋顶光伏电站;班彦村2兆瓦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刘家沟村70万元光伏产业项目等重点工程,均纳入政府财政支持范畴。此外,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完善合作机制等举措,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县域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资金基础。
——狠抓项目推进,打造光伏发展示范样板。聚焦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选取基础条件适宜的村庄打造光伏发展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分布式光伏产业发展。西山乡东山村建成44.1千瓦屋顶光伏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年均为村集体创收超2万元,叠加光伏扶贫项目,村集体年平均分红达24万元。五十镇班彦村建成2兆瓦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农户人均年收益2500元,并拓展“光储充停车场”、“光储污水处理”等应用场景,建成全省首个碳中和“零碳乡村”,项目年发电150万度,年节约标煤460吨、减排二氧化碳1200吨2025年以来,互助县2609户农户受益于海东市11.35万千瓦的分布式光伏装机,预计2025年西山乡光伏项目总收入将超90万元。
——优化收益分配,让光伏红利惠及民生。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分布式光伏收益分配规范机制,确保村集体与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在收益分配体系构建方面,形成“直接惠民+集体发展”双轮驱动模式:一是落实村民直接经济收益,班彦村村民人均年度光伏分红达2500元,西山乡刘家沟村村民雷万鸿依托户用光伏项目年分红超4000元;二是强化村集体经济赋能与民生保障功能,刘家沟村将年度7万余元光伏收益专项用于壮大集体经济、设立公益性岗位、推进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班彦村通过“光储污水处理”一体化示范项目收益,建立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保障机制,同步推进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实现天然气全域覆盖和电暖炕替代传统土炕,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与公共服务水平。
编校:张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