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互助县围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这一核心目标,以“海东快办”数字化平台为支撑,以“暖心驿站”服务点为载体,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完善网格管理、创新服务机制,有效破解治理难题、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治理路径,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夯实组织基础,筑牢治理根基。互助县以优化治理架构为抓手,推动治理资源向基层下沉。针对威远镇东街社区“人口密集、需求多元、治理复杂”痛点,成立海东市首个社区党委,按照小区分布和居民构成,将辖区内8个居民小区、6847户居民及230余家商铺合理划分为多个治理单元,构建起“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原有治理覆盖不足、响应迟缓的问题。同时,在全县推广“联席会+议事厅”机制,组织200余名机关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形成“岗位在单位、服务进社区”的工作格局。引导互助家政集团探索“产业+治理”融合模式,依托其服务网络,推动120余名家政人员在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兼任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和民情信息收集等工作,延伸了公共服务触角。
——优化网格管理,提升服务效能。严格按照“百户千人”原则(农村百户一格、城市社区千人一格),重新划定全县村(社区)网格925个,配齐“两长四员”队伍2842名,实现全县村(社区)主次干道、企事业单位、农户商户“全域入网、不留死角”。为提升网格员履职能力,组织专题培训2次,通过“理论+实操+答疑”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其熟练运用“海东快办”APP完成信息上报、任务接收与结果反馈全流程操作,着力打造业务熟、接地气的基层服务队伍。同步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响应机制,线上优化“海东快办”APP功能,方便群众随时提交诉求、查询进度,累计受理市级热线工单755件,办结708件,办结率93.8%;线下推动网格员主动巡查、上门服务,实现从“有诉快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如在东和乡加西高速公路项目中,17名村党支部书记带领180余名网格员深入47个网格,为8个村380余户协调追回赔偿款400余万元,为25户落实房屋震损理赔19.85万元,切实将治理难点转化为服务亮点。
——创新服务机制,打造惠民品牌。依托“海东快办”“12345热线”等平台,将“有诉快办、未诉先办”机制延伸至治理末梢,累计在网格内办结“12345”工单260余件、调解纠纷300余起,推动14类事项得到实质性解决。通过线上征集“微心愿”、线下召开“亲邻议事会”等方式,今年以来开展“双报到、双服务”等活动130余次,兑现“微心愿”140余个,群众诉求响应率超过95%,事件处置时长缩短50%,形成了“邻里互助+数字治理”的良性互动。此外,以互助家政集团为依托设立“暖心驿站”,重点为外卖员、快递员、环卫工人等新就业群体解决歇脚、充电、热饭等实际困难,提供免费热水、手机充电、爱心雨具等基础服务,并增设阅读角、托管室和停车位,使其成为户外劳动者的“暖心港湾”。驿站内同步设置“人民意见建议征集点”,配备征集簿与“海东快办”二维码,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使其兼具服务功能与民意纽带作用。
编校:东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