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助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法治建设与公安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引领,聚焦制度完善、科技赋能与能力提升,持续推动公安执法质效和公信力稳步增强。
——健全制度体系,筑牢规范执法“防火墙”。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执法规范化首要任务,全面构建覆盖执法全流程制度框架。先后修订完善了《互助县公安局执法办案工作规范》《互助县公安局提升案件质量、提高办案效率实施细则》等30余项执法制度,进一步细化了案件受理、调查取证、强制措施适用、涉案财物管理等各环节操作规范。全面落实刑事案件“两统一”工作机制和“四个一律”底线要求,严格执行案件“五级审核”监督机制,健全完善受案登记制度,优化立案审查程序,实现受案与立案环节分离,推行立案归口统一管理,切实做到有案必受、受案必核、立案必查,形成了闭环式执法监督管理体系,确保执法办案各环节都在规范化轨道上运行。
——强化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执法“新引擎”。全力构建全链条、多层次监督体系,为法治建设筑牢坚实屏障。县公安机关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刑侦、交管及威远、五十等4个大防区执法办案区,推动指挥调度、情报研判、执法监督等多功能于一体,强化了全县执法活动的实时可视化指挥和动态监测,实现了案件受理、审讯、监管全程音视频同步记录。同时,制定《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细则》,配备高清执法记录仪320部,安排专人负责执法记录仪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保障执法过程“全程留痕、可回溯管理”。智慧执法平台实时显示警力分布、警情态势、办案进度等数据,指挥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准调度,大幅提升了应急处突和重大安保任务指挥效能,促进执法指挥实现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数据驱动型转变。
——聚焦能力提升,锻造执法公正“先锋队”。坚持把执法能力建设作为根本,建立“全周期、分层次、实战化”培训体系,针对不同群体实施“靶向化”培训策略,聚焦基础法律知识、办案系统操作、现场处置流程等核心内容开展精准教学。创新“老民警带教+模拟办案”培育模式,助力新民警快速掌握规范要求与实操技能,确保独立办案时“懂规范、会操作”。每年组织开展“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活动,邀请法学专家、资深法官、检察官开展专题授课,重点围绕《民法典》《行政处罚法》等新修订法律法规进行解读培训。建立“执法质量日巡查、月通报制度”,每月通报各警种执法案件数量、合格率等数据,对排名末尾的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进一步压实了办案责任,提升了执法规范化水平。
编校:东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