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识码:6302230002 主办单位:互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青公网安备 63022302000103号 备案号:青ICP备16000286号-1
索 引 号:hzx/2020-00034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互助县人民政府 | 公文时效:是 |
主题分类: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发布日期:2019-01-16 |
——2016年3月15日在互助土族自治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县长安永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顺利收官,互助发展取得新成就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各族群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全面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1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127.2亿元,增长18.61%;工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15.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亿元,增长18.21%,总财力达到41亿元,增长17.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增长11.4%。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示范园区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特色优势作物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8%,粮油综合产量31.6万吨,蔬菜产量15.5万吨,畜禽出栏量253万头(只),实现农牧业总产值30.38亿元,增长7.5%。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14.76亿元,增长13.41%,销售产值达92.87亿元,增长10.46%;绿色产业园区实施基础设施、产业项目13项,完成投资8.13亿元,实现产值40亿元;扶持青稞酒集团、博川矿业等骨干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成功培育青海建高、君炜两家规上企业。特色旅游势头强劲,围绕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实施了核心景区三线入地、锦绣集商业步行街等重点创建项目31项,完成投资6.6亿元。全年接待游客2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26%。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年实施各类项目288项,完工196项,完成投资127.2亿元;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108个项目完成投资28.22亿元;完成城乡固定资产投资27.05亿元,增长9.2%;招商引资项目27项,到位资金23.28亿元,增长24.36%;融资31亿元,增长15.46%。生态环保扎实推进。大力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等工程,完成人工造林3.05万亩;大力推广绿色交通,70辆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营;投资4205万元实施了农村和企业厂区内外环境综合整治、煤改气等减排项目23个;依法关停砂场6家、粘土砖厂14家,单位GDP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实现“双下降”,全县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坚持走“小财政、大民生”的路子,全县民生支出达28.3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9%。高考重点上线率达28.3%,上升6个百分点;县人民医院通过“三乙”医院现场评审;率先在全市投入运行城市智能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完成扶贫投资1.2亿元,稳定脱贫2.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752人,转移输出劳动力11.0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3493元,增长10.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274元,增长8.6%。县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经过2015年的艰辛努力,我们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回顾过去的五年,是我县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我们牢牢把握中央、省、市各种战略机遇,积极应对风险挑战,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开创了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十二五”以来,县域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8.1亿元,年均增长16%;人均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988元增加到2015年的24572元,占全省平均水平的比重由49.71%提高到59.56%,相对差距缩小了9.85%;全县总财力由2010年的14.4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1亿元,年均增长23.3%;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亿元,年均增长29.5%;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0.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6.4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的7.2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4.6亿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3300元增加到2015年的23493元,年均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4158元增加到2015年的8274元,年均增长15%,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综合竞争实力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县各族群众。
(二)发展方式呈现新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25.8:37.2:37优化为“十二五”末的18.2:45.8:36,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现代农业高效发展。按照引领全省农业的发展定位,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一核两区五带十大基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引进新品种217个、新技术24项,累计入驻企业27家,完成投资33.76亿元,实现产值34.8亿元,农业示范园区成为省内唯一的“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油菜、马铃薯、八眉猪、牛羊养殖、蔬菜五大主导优势产业和土鸡、獭兔、蚕豆、树莓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建成特色制繁种基地20万亩、果蔬种植基地10万亩、全省单体面积最大的塘川总寨设施农业基地和全省最多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14家),“汉尧”菜籽油、“中厚”八眉猪肉、“互丰”杂交油菜等农产品品牌走向全国。在全省率先探索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建成家庭农牧场403家、循环农业示范点3处3500亩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69家,建成县级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1家、农产品产地市场和农产品收购网点56处、农产品直销门店35家,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27个,成功注册了农产品商标54个,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走在了全省前列。“十二五”末农牧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65倍,互助在全省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工程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绿色工业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9%,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5.46亿元,是“十一五”的2.52倍,以青稞酒酿造、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民族旅游产品加工等为主的绿色工业体系初步形成。绿色产业园初具规模,一期核心区“七通一平”基本完成,入驻企业15家,园区成功升格为省级工业园区,成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15个重大产业基地之一,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工业总产值76亿元,园区对全县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35%。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力扶持互助青稞酒、春天药业、金圆水泥、博川矿业等骨干企业和华鹏编制、玉明金属等中小微企业,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7家,互助青稞酒、金圆水泥和春天药业成为全市仅有的3家上市公司;大力推进工业企业“关停并转”工作,整合24家小石膏企业和5家铁合金企业,成功组建鑫鑫、青源公司和博强实业集团,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累计投入1.95亿元技改资金,升级改造了金圆水泥、荣鑫利等4家企业环保设施,玉明、宁川等5家企业成功转型,全县轻、重工业结构比由“十一五”末的20:80优化为“十二五”末的53:47,落后产能淘汰初见成效,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紧紧依托自然风光、青稞酒文化、民俗宗教等旅游资源,投入旅游发展资金9600余万元,撬动社会投资20多亿元,推动民俗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健身、宗教文化、青稞酒文化体验五大旅游板块有序健康发展,土族故土园、北山景区等核心景区建设强力推进,“中国土族•彩虹故乡•醉美互助”知名度显著提升。我们自我加压启动了互助土族故土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并通过了景区景观价值评定,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县旅游业态鲜明,发展势头强劲,累计接待游客1210万人次,年均增长18.8%;旅游收入由“十一五”末的2亿元增加到“十二五”末的11.67亿元,年均增长42.4%。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商贸、房地产、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和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建成了全省县一级最大最先进的海洲国际商业综合体、全省县一级最大的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和德天新型仓储物流企业等一批重大三产项目,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1%,成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城乡统筹开启新篇章。按照市委确定的“打造具有地域民族特色、高原田园风光的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名城”的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城乡统筹进程加快推进。累计完成城乡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较“十一五”末增加42亿元。城乡布局更趋合理。积极实施县城“东进、南拓、西调、北控、中优”战略,按照旧城完善功能、新区打造特色的原则,先后编制了城市总规、县城控制性详规、专项规划21项,完成了255个行政村村庄规划,建立了以城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四位一体”的规划体系,县城控制性规划覆盖率达87%,村镇规划覆盖率达100%,城市“六心双轴一环三组团”的规划布局结构和县城—中心集镇—一般集镇—美丽乡村的城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打造特色为目标,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步伐,先后建成了天佑路、佑宁东路、民安路等16条城市道路,城市道路里程达52公里,较“十一五”末增加37公里,城市“五横三纵一环”的路网体系全面形成;实施了县城第二水源、吐谷浑广场、东新区集中供热站等23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开发了海洲国际、七彩明珠等12项商业及房地产项目,全力开展“三山三水”治理,深入推进县城亮化美化绿化工程,建成各类住房2.45万套,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十一五”末的24.03平方米增加到“十二五”末的30.5平方米,县城绿化覆盖率达27.57%,建成城市雕塑和景观节点19处,县城人居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县城建成区面积由“十一五”末的7.6平方公里扩大到了“十二五”末的11.5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7.3%,较“十一五”末提升8.9个百分点,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城市管理更为精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和省级卫生县城为契机,突出市政设施完善和维护、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城管执法文明规范四项重点工作,全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城管”城市综合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主要街道全天保洁率100%,县城亮灯率达98%,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5%和98%,建成便民市场(摊点)17处,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县城,城市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迈进,市民生活更加便利。村镇建设更具特色。按照“统一规划、突出特色、示范带动、分类推进”的建设思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整合农村“两房”、易地搬迁等项目,先后建成南门峡、丹麻等5个重点集镇,东沟姚马等51个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和哈拉直沟毛荷堡等54个高原美丽乡村,惠及群众12.23万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四)基础设施取得新突破。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乡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公路交通高效便捷。实施交通综合服务园区、村道硬化、乡村客运站(点)、危桥改造及乡村桥梁等项目182项,平大、民小、扎碾公路开工建设,道路通达率、通畅率均达到100%,硬化率达到87%,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3.5%,全县公路总里程达4089公里,较“十一五”末增加1530公里,累计完成交通投资44亿元,基本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群众出行更加畅通便捷。民生水利惠农利民,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坡耕地综合治理等168项水利项目,除险加固水库18座,治理河道67公里,修建堤防118.8公里、水渠487公里,节水灌溉率达40%,人畜饮水工程实现全覆盖,解决了12.8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47.8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3.35亿元,水利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城镇电网升级改造、威远110千伏变电所等项目全面完成,佑宁750千伏、高寨11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开工建设,敷设天然气管道164公里,县城天然气覆盖率达90%;实施农村能源项目和养殖大户联户沼气工程,发放生物质炉2.7万台,建成村级沼气服务网点66个,累计完成投资46.83亿元,清洁能源普及率显著提高。信息通讯日新月异。实施光纤入户、光网示范、村村通、户户通、4G网络覆盖等工程,实现了县城、重点集镇及周边4G信号全覆盖,光纤宽带覆盖率达90%以上,无线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6%和98%;县政府门户网站建成运行,互助城市热线、58同城网等门户网站分站相继开通运营,企业、社保、银行等领域信息应用率逐步提高。
(五)生态文明迈出新步伐。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草地“三化”等工作,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绿城区、绿河谷、绿屏障、绿家园”建设成效明显。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山”绿化、塘川流域东西两山绿化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完成营造林83.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2.34%,较“十一五”末增加8.14个百分点,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累计完成林业建设投资9.76亿元,较“十一五”增加6.46亿元。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点实施了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和一期提标改造、污水管网改扩建、106个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在100个村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8个、“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各1个,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大气污染防治有序推进。抑尘、降耗、压煤、控车等措施全面落实,水源地保护、矿山生态复绿、砂石厂、粘土砖厂等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改,累计完成燃煤锅炉煤改气213蒸吨,改装渣土车120辆,淘汰黄标车135辆,建成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14套。保质保量完成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六)人民生活实现新提升。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121.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5%,是“十一五”期间的4.2倍,年均增长11.9%。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扎实开展强化校纪校风提升教育质量六年行动,全面完成了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累计实施校安工程、标准化学校、“改薄”工程等教育项目294项,完成投资9.89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加8.16亿元,“十二五”末高考重点上线人数达到765人,重点率为28.3%,较“十一五”末提高8.1个百分点。医疗水平稳步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政策全面落实,“先住院后结算”、“分级诊疗”等医疗服务模式日趋完善,“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全面推广,9.17万人次住院患者享受先住院后结算资金2.86亿元,占总住院人次的74.78%;我县被确定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文化体育繁荣发展。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成了全民健身中心、乡镇综合性文化体育广场、村级文化体育综合性健身广场、企事业单位体育健身场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121处,成功举办了60周年县庆、“环湖赛”、汽摩狂欢节、土族安召纳顿节、彩虹冰雪节等60余项大型文化体育旅游活动,土族婚礼、盘绣、安召舞等17个项目列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领导小组完成六大类30余项研究成果,互助县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扶贫开发扎实推进。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2亿元,在全县18个乡镇171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发展等171个项目,新建移民安置新村28个,搬迁群众19298人;扶持发展八眉猪、獭兔、树莓以及商贸等产业11个,“雨露计划”累计培训4.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十一五”末的40.5%下降到“十二五”末的14.1%,稳定脱贫8.9万人。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新增就业563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28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9.4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3.4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实施了社会福利中心及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农村互助幸福院等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9项,累计发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优抚安置、高龄补贴、孤儿重残等补助资金9.46亿元,累计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24.98万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居民17.18万人次。安居工程稳步推进。建设城镇保障房7983套(棚户区改造1272套、公共租赁住房6711套),入住6854套;改造农村住房43086户;配合海东工业园区开展了高寨、红崖子沟片区土地征收和群众回迁安置工作,累计发放安置资金34.7亿元,分配安置房4790套。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全面落实。五十寺滩、东沟洛少、松多麻洞等72个少数民族村实施村道硬化、人畜饮水、村级文化广场等项目203项,累计完成投资1.46亿元,受益群众达7.54万人。
(七)各项改革增添新活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新步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率先在全省开展了扩权强镇、“三规合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等12项改革,率先组建了全市首家农村商业银行,率先创建了全市首个省级信用县,率先在全市挂牌成立了不动产登记局和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各部门“三定”规定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已发布实施;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扎实推进,精简单位29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取消下放审批事项10项、保留154项,承接市下放14项。商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培育发展市场主体11319户,较“十一五”期间增加5048户,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迸发。成功引进中国银行、青海银行两家金融机构,存贷比由“十一五”末的30.7%提高到了“十二五”末的40.7%;非银机构较快发展,组建了信而富、嘉华、中和农信3家小贷公司和互信、华融2家担保公司,累计担保贷款9.17亿元。
(八)社会治理开创新局面。五年来,我们不断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切实加强“三基”建设,全力打造政府公共服务品牌,全县广大干部实干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作风明显好转,担当意识和主动作为观念明显增强。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共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299件、政协委员提案190件,办复率均达100%。“六五”普法深入开展,大力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许可制度。依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得到加强,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42件次,办结930件,办结率为98.7%;排查矛盾纠纷10894起,调处10677起,调处成功率达98%,受理查处治安案件3557起。特别是切实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族宗教工作成绩显著。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社会和谐局面不断巩固。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创建“平安土乡”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们全力支持国防教育,军地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民族宗教、优抚安置等工作扎实推进,科技、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监察、审计、统计、工会、地震、人防、气象、档案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互助发展跃上新台阶的五年,我们顺应新形势,创造了新业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市、县委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社会团体、宗教界,向积极参与土乡建设的公安干警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互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创业蕴含艰辛。五年来,我们既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牢固树立了发展第一意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把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工作举措,精心谋划实施重大项目,不断保持我县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牢固树立了改革创新意识。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省市重大改革部署,大力推进具有互助特色的改革举措,在行政体制、农村金融服务体制、农村产权体制、商事制度等方面大胆探索,取得了突破,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方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改革红利充分得到释放。我们牢固树立了民生优先意识。坚持“小财政大民生”的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优先位置,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拓展民生工程内容,努力办成一批民生实事,真正把民生工程办成人民群众的满意工程,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公平的惠及全县各族群众。我们牢固树立了生态保护意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守住依法依规“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落实保护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为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牢固树立了城乡统筹发展意识。坚持把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统筹城乡要素配置,建立健全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切实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工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城乡建设发展不够平衡,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特别是在抓服务、抓项目力度还不够,等等。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科学规划“十三五”,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在互助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县政府制定了《互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已提请大会审议。下面,我就主要内容向大会作一说明。
(一)《纲要(草案)》编制的主要考虑
科学制定好“十三五”规划,需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把握、适应、引领新常态,科学制定“十三五”时期我县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谋划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确保规划具备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此,我们在编制时,充分考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相结合。《纲要(草案)》顺应人民群众期盼,从发展环境到指导思想,从指标设定到工作部署,都充分体现了目标导向,既注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指标目标,又注重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突出规划目标的战略性、指导性和引领性。二是与“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131”总体要求相结合。《纲要(草案)》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省委“131”总体要求作为贯穿我县发展的主线,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更加注重转变方式、更加注重和谐稳定、更加注重民生福祉、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夯实基础,力争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三是与互助发展实际相结合。《纲要(草案)》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和机遇,提出发展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工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层次和水平的具体举措,明确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使之更加符合互助发展特征。四是与改善民生福祉相结合。《纲要(草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始终,注重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改善,注重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注重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纲要(草案)》规划的总目标
《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必须坚持的总目标,即实现“一个同步”、开创“两个新局面”、力促“四个新提升”。明确了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民生福祉、创新驱动4大类29项指标。这里主要对总目标加以简要说明。一是关于“一个同步”。即到2020年,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0.5%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提前两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整体脱贫,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二是关于“两个新局面”。即在建设高原旅游休闲度假区上开创新局面,到2020年,独具特色的“中国土族•彩虹故乡•醉美互助”文化旅游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知名度大幅提高,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核心,建成具有高原田园风光的国家级高原旅游休闲度假区;在建设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区上开创新局面,到2020年,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高原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农业走在全省前列,建成全省一流的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是关于“四个新提升”。即力促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突破,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互联网+”行动全面推进,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力促统筹城乡建设实现新提升,全县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突破,美丽村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力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提升,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使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基本形成“一屏一谷两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力促民族团结进步实现新提升,全县各民族和睦相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法治互助建设扎实推进,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
(三)“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纲要(草案)》从十个方面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共谋划各类项目498项1284.4亿元。一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构建新型农牧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集约经营、质量安全四大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力争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以上。二是发展绿色产业,构建工业发展新体系。按照低碳、绿色、集聚、循环的新型工业定位,突出绿色产业培育发展,以强化绿色产业园、塘川新型石膏产业园建设和塘川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为重点,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力争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5%以上。三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塑造城市特色,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力争城镇人口达到2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46%以上,成功创建互助土族故土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实现撤县建市。四是努力提升品牌形象,拓展特色旅游发展新空间。积极融入海东“一圈三廊道四板块”的旅游空间布局,着力打造我县旅游产业“一核一线一廊两翼”新格局,全面实施区域联动和“旅游+”行动,促进特色旅游业和旅游服务业联动发展,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力争旅游收入较“十二五”末翻一番。五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坚持生态美县战略,努力打造园林小区、森林城市、美丽家园,大力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强化以城市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治理、农牧区生活垃圾污水处置为重点的治污设施建设,建立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六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保障新水平。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和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强化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积极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形成支撑互助发展的大水利格局;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生产、利用、供应体系;提升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推动信息化与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七是保障提升民生福祉,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全力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教育发展和改革进程,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覆盖城乡的养老、医疗、住房、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八是融入丝绸之路建设,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立足全县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力度,紧紧围绕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能源开发等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承接和引进一批补链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九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全面深化医疗卫生、行政体制等各领域改革,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要求,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十是全面促进社会和谐,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巩固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加快创新完善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治理体系,全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扎实推进“三基”建设,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维护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总之,《纲要(草案)》科学描绘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民生期盼,既鼓舞人心,又实事求是,必将成为全县各族群众为之奋斗的行动纲领。
三、着力抓好今年工作,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今年是“十三五”起步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及市委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严格遵循“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坚持省委“131”总体要求,按照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和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绿色产业为支柱、以特色旅游为支撑、以城乡建设为重点,以生态文明创建为抓手、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稳增长、调结构、重生态、惠民生,大力发展旅游型县域经济,全面加快绿色开放清正和谐互助建设步伐。主要预期目标是:县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与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旅游收入增长18%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着力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上下工夫。一是抓好传统企业转型。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充分运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手段,积极盘活土地、设备等存量资产,重视水泥、铁合金、碳化硅等传统产业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和下游产业链的引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二是推进住房结构调整。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行棚改货币化安置,推进房屋征收货币化安置补偿购买存量商品房,打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转换通道等措施,推进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同时,优化房地产产品结构和质量,大力发展高端养老产业,培育商业和旅游地产。三是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认真落实降低税负、融资、物流等普遍性减税降费政策,坚决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全面实施“营改增”,落实资源税从价计征政策。加大票据贴现力度,设立企业“过桥”融资转贷资金,帮助企业降低信贷成本。加强电力、运输等要素保障,降低企业生产、运输成本。引导企业强化综合成本控制,提高盈利水平。四是补齐经济发展短板。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精深加工马铃薯、树莓、八眉猪、葱花土鸡等特色农畜产品,努力使互助特色农畜产品在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扶持引导旅游企业依托自身优势,推出一批富有特色的民俗风情之旅、摄影采风之旅、农家土菜体验之旅和冬春旅游项目,乘势发展高端乡村旅游,打造全年全景全要素式旅游。
(二)狠抓项目,加大投资,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把项目拉动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切实加大招商引资、项目融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一是积极谋划争取项目。密切关注和把握国家、省上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势,立足产业基础,重点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新型产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高标准谋划一批打基础、管当前、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扎实做好土地、环评和可研等项目前期,主动沟通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实施。2016年,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增长15%以上。二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规范项目管理,加强调度和督查,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着力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全年实施各类项目262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亿元以上,增长15%以上。交通方面,全力以赴抓好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加快县城一级客运站建设进度,力争年内投入运营;积极与省交通部门沟通,力争落实宁互一级公路出口改线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329公里。全年交通投资达到6亿元以上。水利方面,实施湟水北干渠南门峡四支渠田间配套等8个续建项目和东山岔尔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12个新建项目,积极实施人畜饮水老化设施维修工程,力争开工建设松多水库,做好柏木峡水库前期准备工作。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和建设,统筹做好城乡供水工作。全年水利投资达到2.5亿元以上。能源方面,配合做好佑宁750千伏、小寨330千伏、高寨11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工作,力争年内投入运行;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改造线路860公里、增容和新增变压器179台,力争开工建设五峰35千伏变电站项目,完成投资1.34亿元;抓好塘川设施农业基地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积极做好中节能、中利腾晖等企业16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年内开工建设并投产运行,完成投资15亿元;加快推进塘川、五峰两镇天然气入户工程,完成投资1400万元。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增强招商的目标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招大引强、延伸产业链条”的思路,着眼于壮大特色产业、增加财税收入和优化工业结构等方面,瞄准适合在互助落地的项目,创新招商方式,着力引进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能源开发等投资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提升招商项目的质量和层次,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5%。四是全方位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创新项目融资方式,大力推行PPP模式,着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绿色产业园建设等领域的社会资金投入比例;加强政银企合作,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扩大信贷资金总量,力争全县存贷比达到50%,完成融资35亿元以上,增长15%以上;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三)强化引领,示范带动,深入推进有机循环农业。充分发挥园区示范带动功能,注重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狠抓基地和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业品牌化、产业化。一是壮大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发展制繁种、油菜、马铃薯、蔬菜、八眉猪、草牧业等主导产业和牛羊养殖、树莓、葱花土鸡、獭兔等特色产业,建立特色制繁种基地20万亩,建立“粮改饲”基地15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场25家,扶持发展家庭农牧场250家。二是提升园区科研创新和示范带动能力。加强与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以及九三学社的合作,围绕杂交油菜推广、蔬菜育种、藜麦品种选育等科研领域,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引进和培育新品种20种、新技术2项以上;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智能温室育苗中心、农业综合开发试点等项目,开工建设高原现代科研中心,加快循环农业、树莓种植、果蔬繁种等产业基地建设,积极筹建硕博士工作站和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着力提高园区示范带动能力。全年完成投资8亿元以上,实现产值6.5亿元以上。三是积极发展新型农业。大力培育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主体,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力推广全膜覆盖、测土配方、机械深松等实用技术,将种植与养殖、农牧与旅游、粮食生产与饲料加工有机结合,引导农民和经营实体探索发展有机循环和休闲观光农业。全年新建循环农业示范点4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3处。四是健全市场流通体系。着力打造“特色、优质、安全、有机”的高原农产品品牌,加强产地市场、仓储设施和配送服务中心建设,以“市场+”和“互联网+”为载体,以智慧农业为模式,建立农产品电商营销体系。加大马铃薯、汉尧菜籽油、八眉猪等品牌农产品的营销力度,加快农产品流通,提高互助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力争青海互助农畜产品交易市场于上半年投入运行;新建产地市场2个,仓储保鲜等农产品初加工设施200个以上、大中型种薯储藏窖7个、电商门店150家。扎实做好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试点)各项工作。
(四)转变方式,优化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工业。坚持走“低碳、绿色、聚集、循环”的新型工业发展之路,一手抓绿色产业培育,一手抓转型升级改造,努力打造绿色工业经济。一是推动绿色产业园发展。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小企业创业园和产业路、永兴路等6个基础设施新建项目,完成东环路中段和班彦东路南延段道路续建项目,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基础设施,增强产业园承载能力和生产配套能力,为企业入驻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在做好3万吨青稞原酒一期投产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启动二期建设;加快年加工1.66万吨牦牛有机产品加工、1.5万吨茶叶枸杞加工等6个续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建成投产;争取开工建设年产1万吨玛咖保健酒、年加工2万吨树莓基地等6个新建项目。2016年,力争完成投资15亿元、工业增加值18亿元。二是加快石膏产业园建设。按照石膏产业园规划,加快现有石膏企业的整合步伐,尽快落实建设土地指标,全面推进石膏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石膏研发力度,积极发展石膏精深加工业,着力开发食品、化工、陶艺等石膏新产品,不断延长石膏产业链条,努力打造全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实施企业扶持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的服务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通过政策支持、项目扶持等手段,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产业,壮大特色经济实体。加快三工集团年产100万辆电动车生产线建设进度,积极开展白酒市场专项整治和小酒厂整合工作,加大力度规范白酒生产经营市场秩序。全年新培育规上企业2家,发展乡村企业5家以上;完成工业投资30亿元以上。
(五)统筹城乡,提升品位,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认真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撤县建市为目标,以新兴城市试点县建设为抓手,以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深入推进“三规合一”试点工作,加快《县城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新兴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修编完善南门峡、加定、巴扎等12个乡镇总体规划,严格落实项目规划审查和“并联审批”制度,加强规划监督执法,确保规划的严肃性、连续性。二是完善城市功能。着力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供水、供气、供热等问题,坚持新城区建设与旧城区改造并举,力争完成班彦西路、塘川大道、民安南路等续建工程,开工建设玉兰路、凤池路、建设巷、武装巷等城市道路和县第二污水处理厂、迎宾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争取实施新安西路、台子路等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做好县城建筑垃圾处置场、东西大街、南北大街地下综合管沟、雨污管网、消防配套设施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启动退休楼片区、西上街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抓好西海名城、三江城市花园、金福佳苑等新建房地产和状元府第等12项续建房地产项目。三是加快村镇建设。在巩固提升丹麻美丽城镇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实施加定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力争南门峡美丽城镇项目开工建设,完成红崖子沟张家等8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建设任务;大力推广“平安经验”,建立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百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威北、平大等交通沿线和土族故土园、北山等景区及周边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覆盖。四是加强城市管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为目标,健全完善城市管理体系,成立县城市管理委员会,制定城管执法权力和责任清单,进一步完善县城数字化指挥管理平台,着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全年新建开放式停车场3处,便民市场2处;力争完成城乡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
(六)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5A景区创建。以5A景区创建为统领,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狠抓精品景区景点打造,强化旅游宣传营销,着力提升互助旅游品牌影响力。一是健全景区管理运营机构。按照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管委会机构设置要求,统筹协调做好内设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工作,尽早发挥管委会统筹协调、运营管理等职能作用;推动景区管理运营公司组建工作,实现景区管理市场化、规范化。二是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土族故土园景区,对照景区建设、管理与《评定细则》、《暗访通报》的差距,进一步细化方案,加快进度,重点完成彩虹部落、纳顿庄园三期及西部民俗文化村二期扩建等景点提档升级工作;加速推进游客服务中心、锦绣集商业步行街、景区三线入地、景区景观大门、智慧景区等5A级景区创建重点项目,确保4月底前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力争故土园景区通过国家5A级评定并挂牌。北山景区,实施浪士当景区圣母天池观光索道、浪士当中心景区综合服务区和奇石花海等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北山景区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同时,力争开工建设西宁至互助自行车慢游道项目。三是规范旅游景区管理。实施“六个统一”服务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对故土园景区从业和服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强化训练,进一步规范景区管理和经营秩序,集中开展景区环境、餐饮卫生、市场营销等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提高景区购票、餐饮、购物、导游服务规范化水平,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的旅游形象。四是促进文化旅游融合。积极创建土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完善文化旅游产品研发、营销机制,开发土族盘绣、河湟玉雕、酩馏酒、互助蚕豆、八眉猪肉等旅游工艺品和商品,提升优化《彩虹部落》剧目,并推动剧目市场化运作,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五是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充分利用微信、微电影、智慧旅游、影视植入等新技术以及“二月二”、冰雪节、丹麻花儿会等节庆活动,在重要景区、机场车站、交通干线等位置和活动现场,整合旅游宣传营销资源,强化互助旅游整体包装营销,着力提升土乡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强化治理,改善环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理念,坚持保护优先、重在建设、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提高绿化覆盖率,持续改善人居和生态环境。一是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稳步推进南门峡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和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项目,完成人工造林1.55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科学合理有效地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7万亩。重点实施高寨后山、塘川河流域东西两山及宁互一级公路两侧绿化等项目,抓好集镇街区、公园广场、单位庭院等重点区域绿化,扩大绿化面积,美化人居环境。二是培育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充分利用林地、草场、农牧生产废弃物以及设施农业、规模养殖基地等资源,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生物质加工、清洁能源、废弃物综合利用、土壤修复等产业,把生态环保产业打造成我县的“朝阳产业”。全年发放生物质炉10200台、太阳灶3400台、节柴灶3600台。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实施水源地保护、大通苑人工湿地等项目,着力提高水质达标率;深入贯彻新环保法,从严从重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深入开展石膏、砂石等矿产资源开采秩序和违法违规用地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集中力量解决城市扬尘、秸秆焚烧、烟尘粉尘排放等污染问题,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力争县城空气优良率达到75%以上。四是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科学合理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加快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开发力度,挖掘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重点实施东山白牙合村基本农田整理,丹麻补家、林川马家等10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及红崖子沟笈里沟耕地开发项目,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八)落实政策,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牢固树立“小财政、大民生”的理念,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全面落实惠民政策。一是全力推进精准扶贫。进一步规范精准脱贫档案,全力抓好“八个一批”扶贫措施,认真编制《全县脱贫攻坚方案》和8个专项行动计划方案、9个行业扶贫实施方案,形成“1+17”的精准脱贫方案体系,为精准脱贫工作奠定基础。争取和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加大行业扶贫力度,全面改善贫困村水、电、路、住房等基础条件;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重点扶持2000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抓好五十班彦(沙沟山)、巴洪2个村易地扶贫搬迁续建项目,争取实施林川作干等5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搬迁农户698户2554人。全年力争扶贫投资达到3亿元以上,实现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返贫率控制在10%以内。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力推进就业增收,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进一步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全年完成各类就业培训2300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6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10.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亿元以上。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责任制,争取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医保等险种全覆盖,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完善金保工程信息化和社会保障卡应用系统,统筹发挥好“一卡通”的便民、利民作用,做好社保基金风险防控。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并实行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实施总投资2530万元的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三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抓好强化校纪校风提升教育质量六年行动,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好全面改薄、学前教育等110个教育续建新建项目,有效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确保全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县级验收。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做好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各项工作,确保 “三级乙等”医院成功挂牌,开工建设投资5200万元的县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依法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组织参加央视音乐频道“争奇斗艳”歌手争霸赛土族专场、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等活动;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举办好全县第三届职工运动会、第二十五届中学生运动会,积极创建文化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社,不断提高农村文化体育设施覆盖面。四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为目标,依法加强寺院管理,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妥善应对重大突发群体性事件;加强公安基础设施和科技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两反一防”、“两抢一盗”、“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切实保障群众食品安全。深入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严格实行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贯彻落实新《信访条例》,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信访接待、包案制度,不断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建立完善农民工工资清欠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协调做好高寨片区群众回迁安置工作,加强高铁新区社会管理,启动红崖子沟片区拆迁安置工作。
(九)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持续增强发展内在动力。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经济领域、社会事业和民生等领域改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发展动力。一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工作。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改进县级审批薄弱环节,探索创新切实有效的监管办法,确保各项审批事项管得好、有实效。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威远镇“扩权强镇”试点、“三规合一”试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商事制度以及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优化管理结构,理顺权责关系。深化目标责任制考核改革,建立“督考合一”工作机制,提升督查考核效果。二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建立完善农村产权登记档案,力争全面完成各项产权确权颁证任务。加快不动产登记、管理相关制度建设,年内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三是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村金融联络员、指导员和特派员的作用,加大金融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壮大农民融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资金互助会等农村金融实体,建立完善抵押、担保等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村保险保障网络体系,进一步扩大农村房屋、设施农业、农业装备和活体畜禽等农村产权保险贷款业务范围,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切实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各位代表,我们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立足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深入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抓落实、创一流、争上游,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的法治政府。优化政府服务。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减少审批、优化流程,突出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职责,努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强化行政权力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及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政风行风建设,加大行政问责问效力度,提振政府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钉钉子”精神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形成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时代风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深入贯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规定,把更多财力用在亟需的民生事业上,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今年县政府将继续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年内实现台子哇麻、南门峡西坡等28个贫困村摘帽,95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二是对全县贫困家庭学生实行15年免费教育,改善红崖子沟流水沟等8个教学点、塘川镇双树等56个小学、甘雷等17所中学教育基础设施。三是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落实低保提标政策,将城市、农村低保年人均标准分别提高到4800元和2970元;在对困难残疾人给予生活补贴的基础上,对重度残疾人再给予每人每月100元护理补贴;将全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在原有基础上统一提高60元,达到610元。四是完成丹麻山城等35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400套、农村危旧房改造6739户、建筑节能示范户2200户,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五是新增台子恰卡等100个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村。六是在25个村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工程,30个村实施全民健身工程,4个村实施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65个村实施广播电视无线数字覆盖项目,启动实施投资4000万元的体育文化综合馆建设项目。七是实施4个卫生院业务用房和73所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八是提高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水平,实施好威远红崖等5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东沟龙一等30个农村社区,塘川等6个建制镇社区建设项目,确保儿童福利院投入运营,将高龄补贴标准月人均提高20元。九是加快农村公路提标升级改造,推进上王、丹高等3条县乡道改造、红崖子沟上沙沟等3座危桥改造和林川小河欠、东山大泉等48个村道硬化工程;启动实施全县农村人饮提质增效工程。十是投资3755万元,在东山大泉等40个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45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
以上十件实事,是县政府对全县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一定会把实事办成办好,向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挖掘新动力,努力创造新业绩,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四个全面”: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强调“四个全面”协调推进,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更加完善,必将进一步推动党的理论与实践的大发展,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
2.“五大理念”: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理念”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创新是发展的基点,协调是发展的节奏,绿色是发展的底色,开放是发展的格局,共享是发展的目标。
3.“六个坚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4.“一带一路”: 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四省区市四川、云南、广西、重庆。“一路”是指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
5.“三基”建设:指强化基层组织,打牢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是省委从提升执政水平、实现战略任务的全局出发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有效攻克薄弱部位、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固本之策,也是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深化拓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举措。
6.“131”总体要求:这是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确定的“十三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即: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建设“三区”、打造青海精神高地。
7.“八个一批”:是指精准扶贫的8项扶贫战略,即通过特色产业脱贫一批、劳务输出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资产收益脱贫一批、教育脱贫一批、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称供给侧改革,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9.“三区”建设:指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10.“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指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监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11.“三规合一”: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在市县通过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持之以恒加以落实。
12.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通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13.“粮改饲”:就是将粮食作物改种为饲料作物。前提是一定要种养结合,为养而种,以养改种,养为主体,确保改种生产出来的青贮玉米等饲草料有人收、有牛羊吃,实现就近转化增值。同时,草食家畜养殖场粪便经过处理后,就近消纳利用,既可以培肥地力,又可以减轻环境压力。
14.“营改增”:是指把产品和服务一并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不再对“服务”征收营业税,并且降低增值税税率。
15.“扩权强镇”:是指市县向经济实力强的乡镇下放权力的行政体制改革行动。这种改革旨在改变经济强镇权小责大、职权倒挂导致的“小马拉大车”现象。
16.“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
17.“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8.“金保工程”: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中央、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涵盖县、乡等基层机构,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
19.“智慧城市”:是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
20.“一圈三廊道四板块”:这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市旅游发展格局。“一圈”指以乐都为核心,串连平安、牙什尕等景区的旅游2小时经济圈;“三廊道”指黄河旅游景观、湟水河文化景观、生态旅游景观三个廊道;“四板块”指土族故土园景区、湟水河、金三川、黄河风情旅游四大板块。
21.“六心双轴一环三组团”:“六心”指行政办公中心、民俗文化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商业文化中心、产业服务中心、物流商贸中心;“双轴”指迎宾大道发展轴、振兴大道发展轴;“一环”指南北大街、塘川大道、民安路、安定东路和新安东路形成的城市公共设施聚集环;“三组团”指核心城区组团、旅游度假休闲组团、绿色产业示范组团。
22.“一核一线一廊两翼”:这是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我县旅游发展格局。“一核”指以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景区为核心;“一线”指以塘川镇、威远镇、北山景区为“三点一线”布局;“一廊”指注重打造祁连山—大通河生态旅游景观廊道;“两翼”指注重打造五十、丹麻等乡镇和南门峡、五峰等乡镇为东西翼的两大旅游区。
23.“一屏一谷两带”:这是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我县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一屏”指以达坂山生态林恢复功能区为屏障;“一谷”指以“西宁—塘川—威远—北山”绿河谷生态发展区为支撑;“两带”指以“丹麻—哈拉直沟”流域湿地保护生态带和“松多-红崖子沟”流域湿地保护生态带。
24.“督考合一”:是重点工作督查改革和目标责任制考核改革的重要内容,即成立年度目标督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将重点工作督查与目标考核相结合,达到以督促考、督考合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