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识码:6302230002 主办单位:互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青公网安备 63022302000103号 备案号:青ICP备16000286号-1
索 引 号:hzxrmzfbgs/2025-00015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互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时效:是 |
主题分类:教育 | 发布日期:2025-08-11 |
互政办〔2025〕42号
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互助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协同
提质省级督导调研反馈问题
整改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高寨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
县教育局拟定的《互助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协同提质省级督导调研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8月6日
互助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协同提质省级
督导调研反馈问题整改方案
6月18日至20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协同提质工作组对我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实地督导调研,并反馈了我县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高质量完成省级督导反馈问题整改,顺利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结合全县教育发展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整改目标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决策部署,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着力破解制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对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导调研反馈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实现应改尽改。对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进一步落实工作职责,明确整改任务,实行政府统领、部门配合、乡镇负责、教育主攻、学校为主的整改机制,确保存在问题尽快得到有效整改,力争2026年通过省级评估验收,2027年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
二、工作专班
为高质量完成省级督导反馈问题整改,整体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决定成立互助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专班。
组 长:丁 莹 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张国正 县教育局局长
组 员:东海芳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贾宗艳 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乔福贵 县财政局副局长
王德林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马洪庆 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曹云泰 县教育局副局长
赵春生 县教育局副局长
李长德 县教育局副局长
盛玉军 县教育局副局长
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具体负责协调省级督导反馈问题整改,做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省级评估迎检工作,张国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盛玉军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三、整改措施
(一)关于“基本均衡指标下滑”的问题。
整改内容:小学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全县均衡系数、初中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等关键指标,较基本均衡验收当年均有所下滑。具体看,城南小学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城东小学、城北小学、巴扎乡中心学校师生比均未达标;威远初级中学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均不达标。
整改措施:
1.针对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较基本均衡验收当年下滑的问题。一是积极申请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分阶段改善办学条件。主动申报教育体育设施专项改造资金,优先用于扩建初中运动场地,确保生均面积恢复并超过基本均衡标准。二是科学规划现有场地,提高使用效率,针对城南小学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未达标情况,合理调整校园布局,充分利用校内空地、走廊等空间,灵活设置小型运动区。租用青稞酒广场相对封闭区域,分流部分班级开展室外体育运动,确保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按要求有序开展,满足学生日常锻炼需求。三是错峰安排体育活动,缓解场地不足问题,实行分时段、分年级体育活动制度,科学安排体育课、大课间及课外锻炼时间,避免场地拥挤。推广“微运动”模式,如跳绳、健身操、趣味体能训练等,减少对大型场地的依赖。
牵头部门:县教育局
责任部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
整改时限:2026年底前完成
2.针对生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等关键指标下滑的问题。通过努力盘活编制存量,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加大统筹调整力度,推动教师按需合理流动;逐步解决教师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短缺问题,保障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牵头部门:县教育局
责任部门:县人社局、县委编办
整改时限:2026年底前完成
(二)关于“工作推进滞后,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
整改内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涉及多部门协同,但实际中存在政府牵头抓总作用发挥不明显,部门职责不清、沟通不畅、协作不力等问题,致使工作合力不强,影响整体推进力度。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自查工作流于形式,问题导向不明,未能深入排查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自查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不具体、落实不到位、进度缓慢,致使问题长期存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县、校两级档案资料管理均存在漏洞,表现为资料收集单薄不全、整理不规范、分类不科学,部分重要档案缺失或记录不详,影响整体工作的评估和经验推广。
整改措施:
1.针对政府牵头抓总作用发挥不明显,部门职责不清,工作合力不强的问题。通过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组织各部门深入学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文件、重要意义及目标要求,明确工作定位和责任边界。完善协同机制与沟通渠道,成立跨部门专项工作组,由教育部门牵头,财政、人社、编办、发改等部门参与,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定任务分解表,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通报进展、解决问题。
牵头部门:县政府办、县教育局
责任部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委编办
整改时限:2025年底前完成
2.针对教育部门和学校自查工作流于形式,对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进度缓慢的问题。加强督导与考核激励,由县政府办牵头,定期对教育部门、各学校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形成督查报告并公开通报,对滞后部门、学校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同时,通过政府官网、新闻媒体等渠道,宣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及各部门职责,提高社会知晓度,接受公众监督。鼓励教育部门、各学校结合自身职能,主动挖掘工作亮点,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并推广,激发主动作为的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推进”。
牵头部门:县政府办、县教育局
责任部门:各学校
整改时限:2025年底前完成
3.针对县、校两级档案资料管理存在漏洞,资料收集单薄、整理不规范、分类不科学的问题。对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逐项梳理档案资料,组织全县学校开展档案管理专项培训,统一数据统计口径,建立资源配置动态台账,定期复核指标数据,加强过程性资料收集,确保资料真实、完整、可追溯。
牵头部门:县教育局
责任部门:各学校
整改时限:2025年底前完成
(三)关于“资源配置不均衡,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
整改内容:教育资源配置七项核心指标(教师数、骨干教师数、体音美教师数、教学及辅助用房、运动场馆、教学仪器设备、网络多媒体教室),除骨干教师占比勉强达标外,其余六项均未达标,其中师生比失衡尤为严重。城南小学、彩虹学校、威远初级中学、民族中学教师缺口均达10人以上;体音美专业教师缺口大,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城镇化进程加速导致教育资源城乡差异显著,城区学校学位紧张,部分学校校额、班额严重超标,而乡村学校则因生源流失,出现校舍闲置、资源浪费现象。
整改措施:
1.针对师生比失衡严重,县城学校教师缺口大的问题。全面摸排教师实际需求,加大教师补充力度,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接收安置公费师范生,实施“归雁计划”和人才引进等方式,补充紧缺体音美学科教师。通过“县管校聘”和人事动态调整,科学合理核定各学校教师编制,补齐学校教师缺口。
牵头部门:县人社局
责任部门:县教育局、县委编办
整改时限:2026年底前完成
2.针对城区学校学位紧张,部分学校校额、班额严重超标的问题。充分利用县民族中学、彩虹小学育才校区新增学位,调剂分流县城中小学校转入学学位,积极争取资金,扩建城北小学综合教学楼,进一步增加县城小学学位,科学合理制定招生方案,划分招生片区,把好县城一、七年级招生入口关,班额限定在55人,逐步化解大班额问题。
牵头部门:县教育局
责任部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
整改时限:2026年底前完成
3.针对乡村学校出现校舍闲置,资源浪费现象的问题。根据省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闲置校园校舍资产处置工作的意见》,调整优化学校布局,科学规划校舍资源,建立校舍闲置情况台账,推动分类集约化利用,探索“校舍联管”制度,统筹协调闲置校舍的维护和利用。
牵头部门:县教育局
责任部门:县财政局
整改时限:2026年底前完成
(四)关于“政府保障力度待加强”的问题。
整改内容:教育经费投入未能实现“两个只增不减”要求。经费短缺导致学校教学设备更新慢、教师培训资金不足、基础设施维护困难,严重制约教育发展。互助县第二中学作为信息化特色学校,其计算机均为2014年配备的陈旧设备,运行系统无法满足新课标需求。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执行效果不佳,优质师资难以均衡配置;教师招聘补充不足,有编不补情况突出,部分学科教师缺口长期存在,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全县教师缺口达近212人,彩虹学校教师缺口达41人。责任督学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督学对学校情况了解不深,在系统填报中存在数据误差大、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教育管理部门无法获取准确信息,影响决策科学性。
整改措施:
1.针对教育经费投入未能实现“两个只增不减”,学校教学设备更新慢,制约教育发展的问题。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将教育经费投入纳入政府年度预算重点保障范围,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和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压缩非必要行政开支,将节省资金优先用于校舍维修、设备更新等基础设施维护项目。设立学校基础设施专项维护资金,实行专款专用,重点解决老旧校舍改造、水电管网更新等紧迫问题。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补助,重点向基础设施薄弱的学校倾斜。
牵头部门:县财政局
责任部门:县教育局
整改时限:2025年底前完成
2.针对优质师资难以均衡配置,有编不补情况突出,部分学科教师缺口长期存在的问题。加强与省市上级人社部门沟通,汇报我县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现实困难,优化教师补充与流动,建立新教师补充机制,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归雁计划和县域内轮岗交流,优化均衡校际师资。实施缺编学科“精准补充”计划,引进补充英语、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强化“传帮带”机制,依托县联片教研,组织县城骨干教师下乡送教,开展学科转岗培训,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
牵头部门:县人社局
责任部门:县教育局、县委编办
整改时限:2025年底前完成
3.针对责任督学发挥不充分的问题。严格落实《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强化责任督学队伍管理,严格按照督学督导制度、工作职责、督导规程等规定开展工作,发挥国家责任督查管理平台作用,全面掌握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责任部门:县教育局
整改时限:2025年底前完成
(五)关于“教育质量差异显著”的问题。
整改内容:课程设置与新课标要求差距较大,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超课时现象突出,挤占其他学科时间,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地督导的5所学校课程表均存在设置不合理问题。音美专业教室数量不足,且专业教师短缺,导致课程难以由专业教师授课,教学质量难保证,城南小学艺体教师缺口达11人,全县近32%的学校没有艺体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手段单一,未能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效果,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低。功能室使用率不高,多数仅供社团活动,难以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实验记录不规范、出入库台账不完善、实验室管理不到位,城南小学、彩虹学校、五峰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均存在课表安排为艺术课程,但实际功能室未正常上课的问题。校园文化体系尚未成熟,未能将“五育并举”理念有效融入,文化活动形式化,缺乏特色与内涵,育人功能发挥不足,难以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整改措施:
1.针对课程设置与新课标要求差距较大,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超课时现象突出,学校课程表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制定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确保全县学校在课程开设上有章可循。利用“专项督查+随机抽查”督查模式,重点核查课时落实、教学内容、活动开展、挤占课程等现象,现场反馈督查问题,明确整改期限和要求。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将课程实施情况纳入学校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倒逼学校落实课程开设主体责任。
牵头部门:县教育局
责任部门:各学校
整改时限:2025年底前完成
2.针对音美专业教室不足,功能室、实验室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推行“课表刚性嵌入”机制,科学、艺术等学科按照规定有效使用功能室,与日常教学进度挂钩;统一实验记录模板,规范各类数据填写,实行“教师审核+管理员抽查”;建立“出入库台账”,落实“谁使用谁登记”制度,每月公示使用数据,纳入教学常规督导。
牵头部门:县教育局
责任部门:各学校
整改时限:2025年底前完成
3.针对未能将“五育并举”理念有效融入校园文化体系,缺乏特色与内涵,育人功能发挥不足的问题。将“五育并举”核心目标明确纳入校园文化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修订相关制度。开发融合五育的校本课程与活动模块,并将其深度融入教学、社团、实践全过程,同时创造环境、强化宣传,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围绕互助县域文化特色和新时代思政工作要求,结合“一校一品”思政品牌创建工作,开发本土特色化思政课程资源,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深挖学校历史资源,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特色品牌活动。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注重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探究与价值引领,提升育人实效。
牵头部门:县教育局
责任部门:各学校
整改时限:2025年底前完成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协同提质工作组调研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工作实际,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把关、亲自协调组织,亲自监督落实,坚持以上率下推动整改工作走深走实。
(二)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根据整改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职责,细化整改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在整改工作中继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内涵。
(三)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整改完成。工作专班全面排查全县教育系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实行“周调度、月通报”“挂号、销号”机制,督促有关部门按要求高质高效全面完成整改任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向持续优质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