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识码:6302230002 主办单位:互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青公网安备 63022302000103号 备案号:青ICP备16000286号-1
索 引 号:nynchkjj/2023-00024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农业农村和科技局 | 公文时效:是 |
主题分类:其他 | 发布日期:2023-09-22 |
《青海省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经县人民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将《青海省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主要内容公示如下:
一、项目名称:青海省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创建单位:互助县人民政府
三、产业园范围:威远镇、南门峡镇、林川乡、五峰镇、西山乡、东山乡、蔡家堡乡、东和乡、丹麻镇、五十镇。
四、项目建设内容:围绕产业园六大重点建设任务,以促进产业园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为主线,重点谋划以下六大工程,28项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23.1亿元。
(一)主导产业升级工程。共5类项目,总投资5.3亿元,其中:
1.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油菜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在油菜种植大乡建设核心油菜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辐射推广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20万亩,总投资80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900万。
2.杂交油菜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巩固提升北方乃至全国最大的杂交春油菜制种基地,在威远镇等乡镇建设杂交油菜制种基地1万亩,包括土壤改良、土地平整、配套生产便道及渠系建设,配套建设种子检测室等2500平方米,种子贮藏库2400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元。
3.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在威远、东山、西山、五峰建立稳定的马铃薯繁育区域标准化原种生产基地0.6万亩,包括推进土壤改良、土地平整、配套田间道路及渠系建设,新建业务用房1400平方米,贮藏库6000平方米,建设微型薯繁育网室220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总投资6000万元。
4.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在五峰、西山、蔡家堡、东山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带,新建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5万亩,重点开展机械深松深耕、耙耱整地、深施化肥、播种、中耕培土等建设。总投资90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900万。
5.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推进双树西渠等灌区节水改造配套工程,哈拉直沟西渠改造工程,沙塘川东渠维修改造工程,东山乡等农渠改造工程和渠道节水改造工程。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在田间地头建设集雨旱井,在作物需水关键期进行补充灌溉。总投资23000万元。
(二)技术装备集成工程。共5类项目,总投资5.85亿元,其中:
1.产业园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利用省级配套资金,在威远镇农业示范园建设产业园研发中心,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
2.农业科技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在威远镇农业示范园建设,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建成高原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共建科研创新基地,建设1200平方米种质资源陈列室及配套设施;建设马铃薯组培中心、杂交油菜科研中心,配套生物育种等油菜杂交设施设备和马铃薯组培设施设备;现代农业科教培训中心,配备培训教育、专家工作站办公设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管理中心,配套油菜、马铃薯种业等物流、电商营销服务设施,等打造全省最具规模的高原杂交油菜制种中心、马铃薯原种繁育中心和高原旱作农业高科技研发基地和产业服务中心。总投资36000万元。
3.智慧农业平台与基地建设项目。在产业园核心区威远镇建设,打造互助县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农业产业数字化展示中心。建设油菜杂交制种数字化示范农场2个,马铃薯脱毒种薯数字化示范农场3个。总投资70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00万。
4.主导产业全程机械化建设项目。在南门峡、林川、丹麻各建设一个规模1000亩以上的杂交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在西山、东山、蔡家堡各建设一个规模1000亩以上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总投资6500万元。
5.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与高效利用建设项目。设立马铃薯、油菜首席专家,全面负责全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推广工作,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威远镇、林川乡和南门峡镇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个。总投资4000万元。
(三)一二三产融合工程。共4类项目,总投资7.3亿元,其中:
1.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减损、提质、增效,建设常温仓库、马铃薯保鲜贮藏窖等仓储设施,到2025年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10万吨。购置清选、烘干、分级、包装、冷藏等商品化处理设备,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在东山、西山等乡镇建设油菜马铃薯等农产品交易、物流、货运中心。加大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镇配送末端网点密度。总投资230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800万。
2.马铃薯主粮化加工建设项目。打造20万亩的高产高效生产示范区,创建商品薯主粮化技术模式,引进主粮化加工工艺,加快引进研发适合马铃薯主粮化的加工机械,建设年加工22万吨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化基地。总投资190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00万。
3.油脂加工提档升级建设项目。围绕互助县油菜生产大县建设,扶持青海汉尧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青海西海油脂加工有限公司等油脂加工企业的加工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推广采用冷榨、菜籽膨化浸油、负压蒸发和低消耗蒸汽真空循环系统等技术和设备,生产低芥酸低硫苷菜籽油、调和油、亚麻籽油,开发高档特色油。总投资13000万元。
4.农业三产融合试点示范建设项目。建设南门峡油菜花海、东西两山马铃薯花海休闲观光基地。创建一批休闲农业旅游度假示范村、示范镇。充分利用河谷田园、梯田、森林等适合开展体育项目的空间资源,开发登山、越野、徒步等山地运动项目,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重点建设乡村旅游特色餐饮、交通、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总投资18000万元。
(四)农村改革创新工程。共4类项目,总投资1.38亿元,其中:
1.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建设项目。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建立风险防范和受益返还制度、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托管合作社、健全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成员认定、股份合作、平台建设等工作。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建立土地流转台帐,落实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制度,打造一批示范服务中心,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完善。总投资1200万元。
2.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项目。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扶持省级示范社、规范化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牧场和联合社106家,建设家庭农场100户,总投资6000万元。
3.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建设项目。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业体系,推动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统筹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农资供应等生产性服务,突出支持油菜和马铃薯产地初加工、仓储流通等产后社会化服务。总投资4000万元。
4.农村“双创”功能平台建设项目。在威远镇建设农民创业创新园区与农民创业创新见习基地,开展返乡创业园、返乡创业孵化园(基地)、信息服务平台、实训基地和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产业资源共享、科技投融资服务、智力人才支撑、孵化器综合服务等五大平台建设,做好产业、科技等项目孵化对接。总投资2600万元。
(五)绿色发展引领工程。共6类项目,总投资1.19亿元,其中:
1.水土资源保护与旱作农业建设项目。以林川乡、东和乡、五十镇、五峰镇和丹麻镇等北部脑山水源涵养区为重点,加快湿地公园建设,按照生态保育区、恢复区休闲娱乐区等对公园内的湿地进行保护和开发加强村镇绿化美化,建设和完善生活垃圾收容设施。在农田、村镇以外加强植被建设保护,建设农用林网,恢复植被盖度,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面源污染,推进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治污节水、开源保水等一系列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
2.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项目。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式,鼓励使用有机肥、生物肥料和绿肥种植,坚持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效降低化肥对水土资源的污染和破坏。每年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37万亩。总投资1600万元。
3.“油菜-马铃薯”轮作试点建设项目。在威远、东山两个油薯轮作核心示范乡镇,试验和示范推广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绿色种植技术模式,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和农产品质量。总投资2300万元。
4.产业园品牌强农创建行动。以“七彩农业”公共品牌为本底,整合具有互助特色的农产品,培育打造且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支持互丰种业、汉尧粮油开展、威思顿薯业等龙头企业开展企业品牌培育,积极引导“互丰”种子、“汉尧”菜籽油等产品开展省级和国家级农业品牌申报。强化农产品品牌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市场秩序推动互助菜籽油、马铃薯及制品走向高端市场。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00万。
5.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在威远镇建设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完善检验技术手段,配备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等大型设备,提高监管员待遇水平,实现从县、镇、村的监管体系全覆盖。投资1500万元。
6.万吨级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农作物秸秆收集网点25个,购置秸秆收集机械及配套设备50台,建成秸秆深加工基地5个,建成生物质燃料加工生产线1条,秸秆饲料化应用深加工生产线5条,做到草畜联动、种养结合,完善从耕种收到废弃物处置多元化、高值化利用体系。投资1500万元。
(六)园村一体推进工程。共4类项目,总投资2.08亿元,其中:
1.农村集体经济振兴项目。以威远镇为试点,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与入园企业合作,整合集体土地等资源性资产和闲置农房等,发展民宿经济、乡村旅游等多元经营模式,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50个。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00万。
2.生态宜居乡村社区建设项目。开展美丽乡镇、宜居村庄和乡镇旅游示范村创建活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20个,新建农村公厕200座。在53个中心村开展基础设施维护、亮化、六乱整治,在166个行政村配置生活垃圾转运设备,推动产业园内全部中心村达到生态文明乡村标准。总投资10000万元。
3.产村(镇)融合综合体项目。打造以油菜和马铃薯种植、加工和休闲农业为主要产业支撑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融合项目,探索产业融合新模式、主体培育新途径和政策创新新领域。重点打造东山乡马铃薯产业强镇等特色农业产业强镇和东和乡麻吉、威远镇卓扎滩、五十班彦等“一村一品”示范村。总投资3800万元。
4.城乡融合创新发展项目。打好“生态”和“绿色”两张牌,推进五峰、东沟、五十美丽城镇建设,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小镇。以南门峡镇、丹麻镇、五十镇为重点,开展村容村貌改造,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综合提升山水林田路村风貌,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总投资2000万元。
五、创建期限:2023-2025年,共3年。
六、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青海省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期计划投入资金23.1亿元,根据项目资金采取申请政府财政资金、引进社会资金投入等多种方式进行筹措。其中: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0.7亿元;统筹现有涉农项目渠道,整合地方支农资金3.23亿元;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和农户投入19.17亿元
公示期为2023年9月23日至9月30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向互助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反映。
监督电话:0972-8329031
互助土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
2023年9月22日